就算是背刺也無所謂,我們要對大宋的禁軍以及皇帝有信心。
大宋的皇帝只要不換,他們就是董璜最堅定的盟友。
趙云并沒有讓法正失望,王異更是給了法正一個大大的驚喜。
通過審問俘虜,法正已經知道了兀顏光被王異大敗一場損兵折將,致使精銳大損、士氣低迷的事,這讓他不禁對王異刮目相看。
更令法正驚喜的是,王異注意到兀顏光軍隊異動之后,竟然提前往兀顏光戰敗后的必經之路上設伏,兜住了兀顏光的殘兵,之后大將徐晃和趙云前后夾擊,擊殺了兀顏光,殲滅了這支部隊。
至此,燕云之地最大的一股遼軍部隊被殲滅抓捕的俘虜就有十五六萬人,只不過,俘虜中的騎兵、精兵比例并不算高。
兀顏光從南京城帶走的八萬精銳,只剩下了不到兩萬人選擇投降,其余的要么燒死,要么戰死。
兀顏光的十一耀和二十八星宿倒是一個沒跑,除了一個因為性別優勢和美貌加成成了俘虜之外,其他的都祭了天。
對于北方異族,說實話,這些昔日的大漢子民可沒有一點兒好印象,如果說南方蠻族還可以懷柔,北方異族那就最好統統打死。
所以這些與星力有關的異族將領被統統毫不客氣的打死了,成為董璜軍武將們的養料。
王異與法正禮貌性的碰了面。
王異將徐晃所部的指揮權交給法正之后,便帶著一萬大軍虎賁軍直奔昊京去了,從始至終都沒有接受任何俘虜或者兀顏光等武將的腦袋,更不用說天壽公主和她的女騎兵了。
用王異的話來說“大勝是軍師您指揮得力,都是您的功勞,獻俘的事自然也該由您來做,小女子就不摻和了。”
對此,法正只能苦笑。
他知道,王異回去,恐怕就會將他又給董璜準備了一個公主和數千女兵的事告訴董璜的其他嬪妃,到時候,女人還沒送出去,他法正就先成了眾矢之的。
好在,對這種事,法正早已經習慣。
有了徐晃都督的這十余萬大軍,如果再加上俘虜的遼軍的話,法正手中的兵力一下子又膨脹到了三十多萬。
不過這次,法正卻沒有了昔日陪董璜從金陵北伐時因為指揮不了大軍而不得不分兵的窘迫。
如今的法正,也已經成長了。
法正從降卒中挑選出了三萬精銳,由在遼兵中打出了威名的趙云率領,趁著大宋還沒有得到這邊大勝消息的機會,借著徐晃部的掩護,趁著夜色越過了宋軍的霸州防線,繞到了霸州城后。
之后,在丑時,借著夜色對霸州益津關發動突襲。
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是北宋防御遼國的重要軍事屏障,其中霸州益津關為核心,瓦橋關、淤口關為兩翼。
這三個關口,看名字就知道與河流有關,瓦橋關扼守一座桑干河南北交通的橋梁,益津關扼守桑干河的一處重要渡口,淤口關則是桑干河在與黃河口交接附近的淤積處的一處關鍵關隘。
因為這個時代的黃河下游北行經過滄州在桑干河下游入海,導致這一段頗為難行,又因為地勢低洼,鹽堿地多,人口較少,容易為敵人所趁,所以宋國大力建設這三座邊防要地。
至于說這三座關卡的防御力不能說沒有,但在金人南下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多少作用。
沒辦法,誰讓宋軍爛到家了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