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三策,上策可搏富貴,中策授人以柄,下策禍福難料。
黃歇猶豫了。
他首先排除了上策。
忠誠了大半輩子,春申君只想做一個權臣,可從來沒有想過叛亂。
然后他又排除了下策,他覺得自己堂堂一國令尹,明明啥都沒做,怎么樣也淪落不到投奔敵國。
最終,他選擇了中策。
“我要親自去向大王負荊請罪”
春申君決斷道。
直到現在,他都不認為以他和楚王幾十年的過命交情,會因為一年間的這點小事兒,就出現你死我活的巨大裂痕。
他覺得,只要自己表明了態度,楚王一定會恢復對他的信任。
春申君這個人,政治上不能說是天真,但是為人固執而自負。歷史上的他就是因為剛愎自用不聽朱英的勸,被李園埋伏刺殺,然后滅族。
“公子若是拋棄大軍獨行,一個亭長就可以把公子抓住”
見春申君竟然把命運交到別人手里,何寧拉住了春申君的手,拿歷史上賈詡去李傕郭汜的話苦勸道。
何寧最開始的生涯規劃是傍上春申君然后弄死李園,再走李園的路弄死春申君,最后掌控國政,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連他自己都有些懵逼,怎么短短的一年時間,局勢就壞到了這種地步,如今他可是黃黨的核心成員,下船已經來不及了,就只能夠一條道走到黑。
所以,他必須要讓春申君振作起來,朱英的上中下三策,中策和下策對他一個戰爭代行者而言都是十死無生,因為不論是李園那邊的戰爭代行者還是大虞那邊的戰爭代行者都不可能放過他。
因而,對他而言,其實只有上策一種選擇。
富貴險中求
何寧繼續開口勸道“退一步講,要是大王真的還信任公子,何苦要親自率大軍出動只下詔書召公子回都豈不是更好就算是大王真的不想要殺公子,真的只是一時起意想要遷都壽春,可李園呢公子與李園已是不死不休,若是李園于途中刺殺公子,公子又該如何”
“公子,李園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殺掉屈棱,就證明他在公子身邊有間諜,恐怕公子這邊一走,那邊李園就知道啦。”
“以屬下愚見,不如假裝公子去請罪,暗中偷襲拿下壽春城只要拿下了壽春城,則淮南之地盡入公子之手。”
“屆時,公子再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大王身邊的李園等奸臣即可成了,是否要殺楚王,全在公子一念之間,公子可繼續執掌楚國朝政,日后以黃代羋也未嘗不可;若是敗了,再投奔虞國也不晚。”
“主公還可號令楚國封君一起行動,只需要許諾事成之后,允許他們在原先被楚國滅掉的國家的地盤上封邦建國就好,甚至公子還可以提前讓他們封邦建國,以換取他們的全力支持”
何寧說完,便跪倒在地上,疾呼道“公子,若行上策,軍心可用,鹿死誰手猶未可知;若行下策,公子也可保一世富貴,唯有中策,公子十死無生啊”
“這”
何寧的話讓春申君有了那么一絲猶疑。
這個時候,朱英也反應過來了,連忙跪倒在地“公子,何將軍言之有理啊,之前是在下疏忽了,公子若是直接去見楚王,那才是身死族滅的下下之策啊”
“可”
黃歇糾結了。
如果沒有李園暗殺屈棱的事,他說不定真的會一根筋的選擇中策,但是李園壞了規矩在前,他的兩個謀主又意見一致,這讓他的態度就沒有那么堅決了。
他也是怕死的。
見春申君還在猶豫,跟了春申君多年的朱英眼珠一轉,就知道了他的顧慮,開口道“公子的家人大多在淮北封地,公子的長子也在那里,淮北十二城在公子治下多年,具是感念公子恩德,哪怕被楚王奪走的三城也是如此,公子只需要將封國內調兵的虎符交給長公子,讓長公子死守十二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