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策略是戲志才、諸葛亮和高順商量后,結合實際共同制定的。
在與黔中郡秦軍以及蠻族交戰的過程中,諸葛亮就發現了大虞軍空間兵連秦軍郡一級駐軍的軍陣都打不過的事實。
盡管說黔中郡算是邊地,邊地駐軍自然要比普通的郡縣兵強一些,甚至有一部分是中央軍,但空間兵也有著將領的加成,就這還正面打不過,那就很說明問題了。
所以諸葛亮的建議是揚長避短,就是要發揮大虞軍水軍強大的優勢,能不正面作戰就不正面作戰。
戲志才顯然也是這個想法,而且戲志才喜歡用奇計,而諸葛亮則非常具有戰略眼光,二人都覺得,對于郢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圍而不攻,做出長久圍困和圍城筑堤引水灌城的姿態,同時在郢都城外有利位置深挖營壘,堅壁清野,靜候秦軍來攻。
既然秦軍野戰厲害,而我軍軍陣還不完善,那就先防守,同時打野發育,發育好了再和秦軍野戰,現在就是主打一個嚴防死守。
攻城戰最難以發揮出軍陣的作用,也最容易消耗敵軍。
不過,只要秦軍想要救援郢都,那就只能夠強攻,否則大虞完全可以慢慢耗死郢都守軍。
這是一個陽謀,對大虞而言,支撐這一戰略的最大問題就是糧草的消耗。
為了減輕糧草壓力,大虞不得不將所有輔軍打發到荊南去屯田,今年還能夠再搶收一季。
另外,對于南蠻的勸降工作也很順利,董璜雖然沒有親自出手,但是祝融女王、諸葛亮、沙摩柯、兀突骨、木鹿大王、鄂煥等人對蠻人的親和度實在太高,尤其是沙摩柯,在黔中郡蠻人中簡直如魚得水。
黔中郡的蠻夷其實就是后世沙摩柯的五溪蠻,說起來還勉強算是沙摩柯的祖宗。
雖然世界不一樣,但大家都是蠻子,習俗、語言啥的基本相同,再讓兀突骨帶著上萬象兵走一圈,殺了幾個刺頭、喝上幾場酒,大家就開始其樂融融了。
大家再一吹噓董璜的好,諸葛亮、祝融女王、木鹿大王等人再裝神弄鬼一番,蠻人本來就信這個,又見到兀突骨這樣打服了所有部落挑戰者的強者都對董璜心服口服,自然也就越加服氣。
如今這些蠻子也都張羅著準備士兵了,要不是糧草不足,大虞立馬又能拉起幾十萬大軍。
此時,大虞軍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收了五萬蠻族精銳和上萬蠻族少女。
蠻族精銳分別進入了各個蠻人軍團以及諸葛亮的無當飛軍,少數蠻王直接加入的,還能獨立領軍;蠻女本來是想按照“法孝直評定南蠻之策”送到宮里的,結果被祝融女王截胡。
雖然說蠻人軍隊不敢多要,但是大虞軍錢多啊,精美的金銀制品、金條、元寶與各種東海的珍珠、玳瑁、珊瑚之類的大方的拿來送給各部落,讓各個部落的貴族感恩戴德。
同時,大虞軍還公平的向各部落購買肉食,不僅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大虞軍的肉食需求,還贏得了蠻人上下的好感,進一步建立起了信任。
大虞軍還邀請各個部落派人到昊京圣地覲見偉大的大虞帝國皇帝陛下倭奴之父高麗爸爸南蠻王天可汗,并承諾不會損害結盟的蠻人的利益。
總之,荊南形勢一片大好。如今五溪蠻、湘水一帶的蠻人基本平定,正跟更南方的蠻人在打交道。
總而言之,后方一片穩定,輔軍和各個被攻占的城市也在抓緊種田,還有江東的支撐,西線軍團一兩年內還能夠跟秦軍耗下去。
既然郢都方面問題不是很大,那就該考慮如何擴大戰果了。
南郡除了郢都外,其他北邊的城市并不好打,主要是大虞軍沒有絕對的信心在野戰中正面擊敗秦軍,如果無法大量殲滅秦軍有生力量的話,打下來也守不住。既然如此,能夠攻擊的目標就只有巴蜀。
諸葛亮和戲志才定下了奪取巫郡的方案,并讓鮫鯊、江豚等就水文情況展開偵查,最終一錘定音。
如今雖然還沒有拿下巫郡,但事實上,巫郡已經成了甕中之鱉,被甘寧拿下只是時間的問題。
至此,在地圖上,大虞的國土基本上沿大江呈一字長蛇陣,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布局,但因為大虞絕對的水軍優勢,讓大虞可以從容保證長蛇的安全。
而現在對長蛇威脅最大的地方,就是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