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掌握魏國南線軍力的魏庸,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微妙處境。
對于如今的魏國來說,十萬魏武卒陣亡,絕對是動搖國本的事,他已經預見到信陵君可能重新上位了,而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做了三手準備。
一方面,在傳遞戰報的同時,以更快的速度命人回家,要求立即把女兒送到韓國,提前定下與韓王的關系;一方面與虞國、齊國搞好關系,建立互信,尤其是與虞國丞相賈詡搞好關系。
這三個國家,就是魏庸的后路。
三個國家中,魏庸最看好的是虞國,原因是齊國有個后勝,很可能收點賄賂就把自己賣了;韓國則首當其沖面對秦國的進攻且國力虛弱;虞國雖然陸戰拉跨,但是水軍卻很犀利,自保綽綽有余,他如果去了虞國,還能夠以韓國王妃之父的身份聯絡韓國,促成韓虞結盟,自然也能夠立功并站穩腳跟。
總而言之,如果必須要背叛魏國的話,他會優先選擇逃亡虞國,其次韓國,最后才是齊國。
當然,如果他知道郭開已經被刺殺的消息后,說不定也會想去趙國,因為他的能力,剛好可以彌補郭開的死所造成的損失。
魏庸的最后一手準備,則是聯絡羅網和百鳥的刺客。
他要先下手為強干掉信陵君魏無忌。
只要魏無忌死了,那么他就還是魏國的大司空,甚至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畢竟,到時候信陵君和大將軍的位置就都空出來了。
無人可用的魏王,除了選擇他,還能夠選擇誰呢
當然,事實上魏國還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說尉繚,但眾所周知,魏國、韓國的一流人才都是給秦國培養的,他們的母國是不會重用的。
魏庸身邊常駐的羅網和百鳥刺客立刻領命向各自的主人匯報。
期間,雙方還又爆發了爭斗,因為羅網的刺客擔心百鳥刺客先一步回到韓國得到指示和援兵,導致他們的任務失敗,所以主動伏擊,結果卻被有著偵查優勢的百鳥刺客反伏擊了一波。
總而言之,在董璜徹底掌握羅網前,羅網和白澤諦聽以及百鳥的爭斗都將繼續。
為了保密,就連百鳥中的大部分刺客都不知道百鳥和大虞的關系,都以為自己效忠的是姬無夜。
不過,百鳥中天資最突出的那批后起之秀包括墨鴉、鸚歌、紅鸮、白鳳等人則每天對著董璜的畫像宣誓效忠,他們的第一效忠對象始終是董璜,其次才是典韋扮演的姬無夜。
像是鸚歌等漂亮且優秀的女殺手,更是每天接受為主人獻出一切、能夠得到主人的恩寵是最高榮耀的洗腦,并從小苦練技術。
作為董璜的第一g第一死忠典韋,是真正做到了時時刻刻想著董璜,一切為了董璜,想董璜之所想,急董璜之所急
與他相比,程昱、郭嘉、徐庶、趙嵩、荊山等被外派出去的謀臣武將們簡直差遠了,也就是法孝直可以壓典韋一頭
不過法孝直是只管數量,而他典某人卻更重視情調,更重視陛下的精神需求。
要知道,典韋專門為董璜所建的雀閣之中,可不僅僅有女刺客、清倌人、名妓,還有被抓來的少女、已婚婦人等等等等。
主打一個種類齊全,讓董璜能夠得到各種心理上的享受與肉體上的滿足。
新的一年里,各國的局勢仍舊無比詭譎。
除了以上的國家,齊國也在舔舐傷口。
技擊士的損失有點大,但這在齊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齊國的技擊士一共有二十五萬,損失了十萬也還有十五萬,且技擊士沒有魏武卒那么精銳,選拔的標準和培養的代價也要小得多,再加上又得到了河北和淮北的大片土地,齊王甚至樂觀的想要培養出三十萬技擊士、和兩百萬精銳,再現當年東帝的輝煌。
后勝則在諦聽的攛掇下,開始鼓吹齊王是齊國的千古一帝,齊國要一雪前恥,奪回被秦國占據的野王等地。
當然,后勝這么鼓吹,不僅僅是因為收到了虞國的巨額賄賂,最主要的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奇貨可居,虞國和秦國都需要他,他偏向虞國,秦國就一定會想辦法給他送更多的禮。
他就是要吃兩頭。
趙國這次則是純收入,燕國大片土地入手,讓趙國有了一個大后方。趙王甚至在想要徹底滅掉燕國,將燕國的土地全部吞掉,如此一來,趙國也就有了足夠的戰略縱深。
唯一的問題是,周圍的夷狄有點兒多,燕長城以北,全是各種異族,都需要再打一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