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政治仗,誰都不敢開口說讓大軍放棄郢都。
政治有時候就是這么不講道理。軍事上的最優選擇很多時候和政治上的最優選擇背道而馳。
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反間計,就像是秦人在長平之戰時用的計策那樣,但問題是,大虞太神秘了,秦國連大虞的皇帝究竟是誰、長什么樣都不知道;大虞的朝臣也只知道一個丞相和幾個將領的名字,更詳細的信息根本沒有。
派去昊京的探子也沒有一個活著回來。
這讓秦國有勁兒沒處使。
最拿手的反間計沒有用武之地,王龁和麃公也只能夠咬牙堅持下去。
可是卻越打,王龁卻越覺得不對勁。
敏銳的王龁發現,虞軍似乎在借著這個機會練兵,麾下兵馬似乎越來越強,越來越適應與大秦軍陣正面作戰的節奏。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既然郢都方向一時半會兒難以取得較大的進展,那就換成別的方向。
王龁忽然調動了主力軍陣兵團,出其不意攻打西陵,卻不曾想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董璜軍的監控之中。
覺察到時機成熟,諸葛亮、高順在秦軍精銳大量出動之后,突然主動出擊,集結三十五萬主力于夜間發動了出其不意的反攻。
高順親率十五萬陷陣營猛攻秦軍左翼,諸葛亮親率八萬無當飛軍以及兩萬諸葛連弩兵、五萬蠻兵猛攻秦軍右翼。
大虞軍觀察的很清楚,秦軍左右兩翼的秦軍軍陣主力大半都被抽掉,正是最薄弱的時候。
自從交戰以來從來沒有被大虞軍主動攻擊的秦軍大亂,被大虞軍連續攻破十幾個營壘,被殺了七個校尉。
秦軍左右兩翼受到沉重打擊。
王龁見狀,連忙親自指揮秦軍中軍做好戰斗準備,讓秦銳士著甲,準備分兵支援,然而這個時候,一片惶恐的中路突出部位,卻又受到了虞軍南側高順部、北側諸葛亮部、以及東側正面趙云部的攻擊。
摸不清狀況的王龁只得下令緊守營寨。
大虞軍得以從容撤退。
這次戰斗嚴格意義上說,仍舊不是兩國軍團的正面交鋒,但卻是大虞軍團部隊第一次正面主動出擊與秦軍作戰,是極有紀念意義的一戰。
此戰之后,王龁只得后退十里扎營,重整軍隊。
昨晚的損失雖然大,但傷亡大部分都來自輔軍,王龁所部也不算傷筋動骨,只不過士氣方面崩的厲害。
王龁只能夠先休整一番,等待麃公所部的情況。
麃公這次倒是打了一個勝仗。
半年的戰斗,西陵的城墻已經滿目瘡痍,這次麃公不計代價的進攻,秦軍精銳軍團都壓上去,城墻下秦軍的尸體都堆成了山。
最終,在秦軍精銳的不惜代價之后,秦軍終于占據了西陵城。
然而,他們只是占據了一座空城。
城內的百姓早已經被轉移,虞軍除了倒霉的,大部分也及時或是乘船或是入水,成功逃離,離開之前還放了一把火。
麃公所不知道的是,這場勝利其實是虞軍故意送給秦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座城市已經被打爛了,爛到了守城方都沒有多少優勢了,所以虞軍早就在西陵以西九十里的峽口筑了一座新城峽口城。
峽口城后面還有兩三座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