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渠。
王翦第一次吃了個小虧,損失了千余銳士。
原因是他發現了一支萬余人的虞軍隊部,就想要吞下去。
本著一秦當十虞的原則,王翦覺得帶一千銳士就能擊敗這支部隊,但是沉穩的他卻帶了五千銳士。
然而,接下來的戰斗,卻讓王翦大吃一驚,敵軍竟然能夠組成強大的軍陣,正面跟他的五千多銳士作戰。
王翦意識到情況不對,毫不猶豫選擇撤離戰場。
這個時候虞軍的伏兵也出現了。
最終王翦以傷亡千余銳士為代價,才得以脫身。
“走的真果斷”
戰后,立下大功的項燕忍不住跟戲志才吐槽道。
項燕原本一直在壽春一線作為托底的力量,在滅亡楚國,給了項燕鞭尸楚考烈王的機會,并將他在韓國的親人救出之后,項燕便對董璜歸心,成為了董璜麾下屈指可數的重要戰力。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董璜并沒能夠救出項燕的長子項魁,原因是項魁已經被壓榨死了
戰爭代行者如狼似虎,晚了一步的東皇也很無奈。
滅楚之戰結束后,魏國、齊國同樣損失慘重,大虞北方暫時已經沒有了威脅,項燕所部也就解放了出來。
賈詡在收到戲志才的信后,也認同戲志才先不惜一切代價殺掉或者俘虜王翦的想法,便把項燕派了過來。
此時的項燕本部人馬其實已經有了兩萬,但是他的軍陣導致對參與者的血脈有要求,其實并不算很完善,且新加入的一萬人大都是下相的老弱,所以這些人并沒有參戰。
項燕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是去項氏化,讓軍陣更加全面,也吸引更多的人才過來,從而短時間內組成一支大軍。
畢竟,項燕又不像高順那么能生,完全可以一族成軍;而且想要在大虞真正站穩腳跟的他,也沒有幾十年的時間去生孩子,如果真要再等上幾十年,黃花菜都涼了。
因為情報的差距,導致王翦差點被留在那里。
也就是王翦太敏銳又太穩健了,這才逃過一劫。
逃過一劫的王翦意識到,巴蜀的形勢變了。
此時的王翦已經重新恢復了和漢中的聯系,已經知道了漢中和昌平君的窘境。如今虞國連壓箱底的力量都用出來了,王翦頓時意識到虞軍要搞事了。
“虞軍的目標在哪里呢”
王翦看著地圖,最終鎖定了葭萌的位置。
“虞軍想要逼我在閬中和他們決戰”
王翦謹慎的做出了判斷。
他推測,對于虞軍而言,最佳的戰略著眼點就是葭萌。但這個時代的葭萌還算不上雄關,且必須要有足夠的支撐才行,否則,這就是一個死地,因而虞軍必須要守住閬中。
“就怕強令我攻破閬中去和昌平君內外夾擊共葭萌啊。”
王翦幽幽嘆了一口氣。
在王翦看來,其實打不打葭萌根本就無所謂,昌平君主力完全可以來這邊,從巴地發起進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