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這邊的情況自然不可能第一時間傳到王翦那邊,所以王翦還是按照約定出兵了。
在休養生息的這段時間里,王翦又滅了宕渠附近的兩個巴王。不過,在虞軍的騷擾下,王翦的糧食都沒種出多少來,糧食主要靠秦國從關中轉運到漢中再轉運到宕渠。
漫長的糧道對于秦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雖然有戰爭代行者獻上了獨輪車之類,但是如此漫長的糧道,且為了安全還會要不少人護送,直接導致糧食的消耗大增,十石糧食從關中出發運到宕渠,剩下不到三石。
王翦都想上書先不要在巴蜀開戰了,而是集中全力打贏郢都之戰。
只要打贏了郢都之戰,以郢都的位置,訓練一部分水軍,找個機會鐵索橫江,隨時都能夠把虞軍截死在巴城到西陵一線,秦軍主力也就有機會過江。只要過了江,虞軍就完了
這個時代,水軍可以逞一時之威,但真正決定國運的,還都是強大的軍陣陸軍。
只是,王翦是懂政治的,他知道自己不能這樣上書,否則不僅得罪了昌平君,一旦郢都之戰失利或者巴蜀失利,責任都會落在他的身上。
王翦能做的,只有打好這一仗。
利用大軍都在搶收的機會,王翦再次示敵以弱,看似大軍出去搶收,實則準備了一支精兵,出其不意,在叛徒的指引下,擊滅了宕渠的第四個巴王。
至此,算上范目的父親,王翦已經殺了五個巴王,宕渠到墊江一線的巴人都被殺怕了,要么選擇臣服,要么逃到虞軍的控制區,要么逃到更遠的深山。
這幾個巴王的人頭和數千巴人俘虜,被王翦打包送往了咸陽。
王翦搞了一出獻俘。
王翦知道,秦國現在需要這么一個獻俘。
秦國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軍心士氣,一手提拔他的秦王更需要他干出點成績來以維持君王的顏面。
果然,秦國君臣在接受了王翦送來的俘虜和人頭后,都是大悅。咸陽城的百姓看到這么多的俘虜也是張燈結彩,歡天喜地。
不知道的還以為秦國又開疆拓土了呢
百姓其實最好騙。
不過,消滅了這些巴王,并不能夠改變王翦軍的困局。
王翦的兵力說多不多說少,宕渠水倒是暫時有了布置,不太擔心虞軍從水路進攻,但消失的王平所部,卻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不把他找出來,王翦心中總覺得不安定。
有這么一支神出鬼沒擅長山地作戰的部隊隱藏在暗處,實在是太可怕了,一日不把他除掉,秦軍的運糧部隊就得配置大量的護衛軍團,這極大的加重了秦國的負擔。
不僅如此,王翦還擔心,萬一虞軍真的不惜一切代價來攻擊,他若是不得已撤退的時候,這支軍隊突然在山地間鉆出了,斷了他的后路,那可就慘了。
王翦的擔心可并不是杞人憂天,項燕所部的出現,讓王翦意識到,虞軍是有能力拼一把的,盡管王翦有信心以自己麾下的部隊擊敗兩倍的虞軍,但王翦用兵向來是多多益善,并不愿意弄險。
他在努力想辦法先把王平所部找出來。
那么此時的王平所部在哪里呢
上庸城。
一群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赤著足,身上卻綁著精美的獸皮的蠻人,出現在城門口。
城門的守軍一看便知,這是山里的野人又出來賣毛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