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真的有些慌。
他本來是想等待秋收準備一鼓作氣收復巴郡的,結果沒想到就是這短短幾個月的功夫,他就錯過了最佳戰機。
咸陽傳來的郢都之戰秦國戰敗的消息和秦國準備重點在東線進攻的絕密軍情,讓昌平君明白,他的巴郡作戰計劃又要更改了。
而且還是整體戰略上的大改。
昌平君的戰略敏銳性還是有的,秦國重點進攻東線對巴蜀的影響其實不算太大,但郢都之戰的戰敗對巴蜀戰局的影響卻不啻于晴天霹靂。
秦國在郢都之戰雖然損失不大,但秦國放棄了郢都后撤,不僅意味著大虞軍長江天險再無威脅,也意味著虞國在郢都集結的主力得到了解放。
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虞國在其他戰線沒有特別高的作戰需求的情況下,大虞空下來的兵力會投放到哪里呢
哪怕大虞再不善戰,只要把郢都之戰三分之一的兵力拉到巴蜀,巴蜀之戰就要攻守易勢了。
昌平君意識到巴蜀需要新的援軍了。
事實上,大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決定放棄郢都的時候,大秦就已經開始了部分作戰動員。
然而,麃公在卷的慘敗,卻讓秦國不得不把原本可以用往巴蜀的機動兵員,全部由李崇、李瑤父子率領,去支援蒙驁了,巴蜀這邊,大秦只要求昌平君能夠守住。
在秦國中樞看來,這個要求并不高啊。
昌平君麾下可是有著兩萬銳士以及十八萬精銳呢輔軍更是管夠。這么長時間的訓練,昌平君從精銳中再遴選出一萬銳士,從輔軍中遴選出三萬精銳,湊齊三萬銳士和二十萬精銳軍團,這不難吧
王翦那里也有一萬銳士、五萬精銳,起碼也能牽制大虞十萬兵馬吧
同時,還有大量歸化的蠻夷也能夠出一份力。這些蠻夷的作用怎么樣也能夠抵得上十萬精銳吧
這樣的軍力,守住巴蜀應該沒有問題吧至少也能夠守住成都平原吧
畢竟,虞軍平原作戰的水平眾所周知,部分秦軍甚至喊出了“一秦當十虞”的口號。
就算是這個口號有點夸張,但平原正面作戰,“一秦當三虞”總沒有問題吧
秦軍的部分高層甚至還害怕秦軍援軍太多,導致虞軍不敢來了呢
也正是基于這種考量,秦國才沒有再強行征兵。
秦國的兵源自然還遠未到枯竭的時候,但是兩年征戰,對秦軍后勤的消耗太大,秦軍的財政、糧草有些吃不消了。
再加上原本作為楚系核心的華陽太后,最近只能一邊想念著董璜一邊和趙姬貼貼雙頭龍,沒有給予楚系足夠的支持,導致想支持昌平君的昌文君孤掌難鳴,故而昌平君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新的支援。
唯一的支援是一支一萬人的新訓練的秦銳士。
有總比沒有好,哪怕新訓練的秦銳士遠比不上百戰精銳的秦銳士,但那也要分跟誰比。
昌平君將這支秦銳士和之前原有的兩萬老兵秦銳士以及一萬他新遴選出來的秦銳士重新整編到一起,加緊訓練,總算是有了四萬可以充門面的秦銳士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