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同樣知道這個道理,但他也同樣別無選擇。
本來他們覺得,虞軍就算是有軍團,也就是跟秦軍的精銳軍團差不多,但誰能想到,這些人的實力竟然如此可怕呢
這相當于二十萬準銳士了。
倒是虞軍的車兵昌平君并不看在眼里。
“我總覺得虞軍的中軍還有東西。”
昌平君握緊了拳頭。
按理說兩萬頭圣戰象不是傻子就都能夠看到,但是戲志才的能力卻是“變戲法”他的領域可以隱藏、偽裝部隊。
兩萬頭圣戰象不會消失,但是在昌平君等人的眼中,卻只是一些普通騎兵罷了。
“君侯”
夏侯法再次請命。
他當然也知道有問題,但誰讓大秦一開始就輕敵了呢
中路步步后退,游騎兵直接慘敗,大虞游騎兵甚至有了繞后的姿態。夏侯法估計,更遠處此處看不到的戰場上,大虞的騎兵恐怕已經開始繞后了,而以大虞軍團的精銳程度來看,左右兩翼恐怕也指望不上了。
現在,唯一的勝利之機,就是銳士決勝。只要中路主力贏了,那么就算是兩翼潰敗,這場戰役也是贏了。
“全部交給將軍了”
昌平君將自己的配劍交給了夏侯法。
“諾”
夏侯法領命,立刻整軍出征。
久經戰陣的他沒有選擇正面鑿穿,因為他也不確定能否順利鑿穿高順所部厚實的重甲軍陣,就算是鑿穿了,恐怕也要成為強弩之末。
事實上,高順所部可不僅僅有重甲步兵,中間也有三萬人的重騎兵一直引而未發。高順所部起碼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資格成為重騎兵的,剩下的也可以當馬上步兵,只不過董璜軍能夠支撐重騎兵的戰馬數量限制了高順軍的發揮。
所以夏侯法沒有正面攻擊高順部是正確的。
喜歡擊敵以弱的夏侯法瞄準了華雄所部。
他要讓華雄所部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車戰。
而在擊破華雄所部之后,他就可以繞到虞軍的側翼,憑借士氣高漲的軍隊,直沖大虞皇帝車架所在,就算是抓不住大虞皇帝,但只要逼大虞皇帝車架后退,那么這場仗就穩了。
事情也跟夏侯法想象的差不多。
他的三萬銳士,實際上只有三千乘戰車,數量比華雄的要少,但是當他們對華雄所部發動突襲的時候,卻有一種虎入羊群之感,那種感覺,就像是重騎兵沖入了輕騎兵陣中。
這不僅僅是軍陣素質的差別,更重要的是雙方的戰車水平、車兵水平,不在一個水平上。
果然打的是華雄
董璜眉頭微挑。
在戰前,賈詡就跟董璜秘密匯報過作戰的謀劃,在賈詡的謀劃中,華雄所部就是用來誘敵的后手之一。
真正的決戰中,秦軍的殺手锏必定是秦銳士,但在賈詡看來,秦銳士直接正面沖破高順所部厚實而堅固的軍陣的可能性不大,秦軍銳士肯定會選擇從側翼迂回攻擊大虞中軍御駕。
秦軍從兩處側翼迂回的可能性都有,賈詡也做了兩手準備,但是很顯然,秦軍正面沖擊車陣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比起騎兵軍陣,大虞的車陣顯然更不成熟,而在這個時代的認知中,車陣才是最精銳的軍陣,所以如果正面擊潰虞軍的車陣,對于秦軍士氣的提升顯而易見,而按照秦軍的價值觀,虞軍也一定會士氣大降。
所以,秦軍銳士攻擊虞軍車兵的可能性極高。
當然了,還有一點玄學的考慮,賈詡沒有說,那就是只要隊伍中有華雄,華雄總會容易被集火,然后各種受傷,接著各種化險為夷,而獻祭了華雄之后,虞軍總會迎來一場大勝。
事實也正如賈詡猜測的那樣,秦軍銳士對華雄車兵發動了沖擊。
華雄的戰車在與夏侯法的戰車對撞中,被撞散了架,華雄慘叫一聲飛到了空中,又重重摔落,好巧不巧摔到了韓德的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