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偃所不爽的第二件事,既讓他松了一口氣,也令他分外憤怒。
可以說,李儒已經把一切都算計到了。
就算是這個時候不懷疑,日后有人一挑撥,他也會懷疑。
他的話,趙偃必須要重視,但是心中也必然會極度不爽。
總之,李儒夠狠毒,口風也夠緊,他不會讓任何多余的知情人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甚至都不會讓董璜知道。
違抗軍令、肆意弄權、截殺天使這些罪名足以殺廉頗十次。
你一個軍人摻和啥呢
越是古代,當權者越是不喜歡軍人干政,因為你永遠都無法判斷,對方的觀點究竟是個人觀點還是依托于麾下大軍的威脅
激情殺人之后的廉頗,也果然如同李儒所料想的那樣,帶著心腹去了齊國。
因為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導致很多戰爭代行者沒有反應過來,最終只救出了幾個廉頗家族的旁支。
趙偃甚至以最大的惡意揣測,這是李牧看到廉頗背叛后,覺得自己成了趙國武將第一人,所以飄了。
趙偃也被逼到了墻角上。
所以廉頗現在的最優選擇也是唯一選擇就是去齊國。
其實,如果樂乘不死的話,趙偃也絕對會留有余地的,但是樂乘的死卻是在啪啪打他這個趙王的臉,更是在打趙國的臉。
廉頗都想好了,等到了齊國,就勸說齊王先和秦國結盟,共同滅了趙國,瓜分燕趙之地;再和虞國結盟,共同抗秦。
黑白玄翦可是能夠發揮出初入神話三階的戰斗力,周圍變種人出身的刺客中有一個叫金木的和一個叫有碼的也達到了神話二階,此外還有大量神話一階的殺手輔助;而樂乘身邊的人不僅不夠組成軍陣,而且幾乎人人帶傷,自然只能夠飲恨當場。
很顯然,趙偃這是要對廉頗下死手了。
可憐的廉頗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李儒為了算計他,為了得到那么一絲收服他的可能,竟然會做到這一步。
如今的九州,燕國都快被打沒了,根本沒必要考慮;
未來廉頗得知樂乘之死,有所懷疑樂乘和他家人的死另有陰謀的話,也不會懷疑到全程都沒有露過面的李儒或者說是大虞身上,反倒會懷疑到那些自作聰明的去救了廉頗的部分家族旁支的人身上。
他又不是縱橫家,不知道怎么勸人。
尤其是李牧這種一手訓練出二十萬精兵的猛人
廉頗去了齊國,大虞自然就有辦法把他弄到大虞,而這一切,還都會合情合理而不留下任何把柄。
至于說齊國有沒有那么好說服,他卻沒有細想。
在整個廉家遭難的過程中,始作俑者的李儒都沒有出手。
趙偃既癡迷于宋姬,又有些擔心輿論,所以有人反對他立宋姬為王后,本來也讓他松了一口氣,讓他有借口對宋姬交代了,可問題是,帶頭反對他的是軍中大將李牧啊
事實上,廉頗也想不明白。
也正是因為李牧這種軍人都帶頭反對,趙偃反而更要把這件事推行下去。
你們越反對,越說明我這件事做對了
這倒不是意氣之爭,而是他這個新君必須要能夠壓制住李牧這些武將。
大禮儀之爭,也不是意氣之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