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爺爺李曇還有一個長子,名叫李崇,對沒有錯,就是秦國的隴西太守李崇,李崇是李信的親爺爺,也是李牧的親大伯論起輩分來,秦國的李信還得叫趙國的李牧一聲叔父,而且是五服以內的叔父。
如今,李崇還在蒙驁的軍中作為副將呢。
所以,你讓趙國怎么用李牧啊。
趙王也很難,尤其是這種對秦的大戰,李牧還是哪里涼快到哪里玩去吧。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系,歷史上趙國才派李牧出使秦國;才會在快要滅國的時候都不愿意相信李牧的忠誠,而情愿相信李牧準備投降秦國。
沒辦法,李牧的成分太秦了。
很多戰爭代行者搞不清李牧的家底,總是為李牧鳴不平,但事實上,趙王也并不一定是真的傻,非要放著名將不用,而是實在是沒有辦法。
用李牧這么一個秦人抗擊北方異族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如果用他打秦國,就難免讓人心下猶疑了。
因為有了廉頗的前車之鑒,這次軍議所有人都對趙王偃想要救魏國的計劃表示贊同。
“若能趁此機會聯系韓國、虞國等國出兵,斷了蒙驁所部后路,說不定能夠將蒙驁所部圍殲在大梁蒙驁所部一滅,我大趙說不定能夠趁勢收復被秦國霸占的疆域”
龐煖開口道。
他一眼就看出了蒙驁所部最大的問題所在竟然在不滅掉更靠近秦國的韓國的情況下,先一步攻打魏國,這很容易被韓國斷了后路。
“至不濟也能夠收服野王等地吧而且,這其實也是一個伐齊的好機會,就算是不能全殲蒙驁所部,我國也可以聯系魏國、虞國等過趁勢伐齊。齊國的這番舉動,已經惹惱了魏國,而虞國恐怕也對原本屬于楚國的淮北等地很感興趣吧”
樂間也提出了一條后路。
樂間的提議頓時讓趙王偃眼前一亮。
作為一個君王,他當然不太滿足于與齊國共同瓜分燕國,若是能夠趁勢伐齊,奪取齊國占據的燕國的土地乃至齊國在大河以北的所有土地,一直是他壓在心底的野望。
事實上,不僅僅是疆域急劇擴大的齊王飄了,趙王偃也飄了。
“齊國還收留了廉頗那個賊人呢早晚要伐齊”
趙王偃說得理直氣壯。
退路都已經準備好了,趙王偃最終拍板兒決定伐秦。
趙王偃以在諸侯中威望不錯的龐煖為主將,以跟隨名將廉頗征戰多年的大將扈輒、樂毅之子樂間為副將,帶領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然后在野王一線,被李崇攔住了。
蒙驁可不會犯不顧后路的致命錯誤,蒙驁很清楚,只要擋住黃河一線,趙國就無可奈何。
見到秦軍果然有了防備,于是龐煖留扈輒與李崇對峙,自己親率大軍悄然去攻打齊國,出其不意攻打齊國的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此時的饒安,位于大河以南,是連接齊國核心地區與新得的燕國土地的重要樞紐。
饒安既下,趙軍進可威脅齊國都城臨淄,退可攻打齊國占領的燕國土地,形式對齊國一下子變得極為不利起來。
趙國用了齊國發明的“圍魏救趙”之計,圍了齊國,解救魏國。上演了一出兒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
龐煖伐齊的消息還在醞釀,另一處戰場上,齊國也遇到了挫折。
雍丘。
齊國主帥田章輕松擊敗了雍丘守軍后,遇到了來援的尉繚所部。
田章以齊技擊士為先鋒,與尉繚所部大戰,三戰皆勝。
接連大勝的田章瞄準了尉繚軍這魏國的最后一支野戰部隊,發動了瘋狂追擊。
在田章看來,只要徹底擊敗了尉繚這支部隊,那么魏國南部的領土,毫無疑問將會落入齊國手中,而他也將成為齊國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