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裝備了韓弓利弩的大虞軍騎兵,秦國的空間騎兵損失慘重跑得沒人家快,射的沒人家遠,攻擊沒人家強,防御沒人家高,還被人家全程監控,這還怎么打
誠然,秦國的戰爭代行者中,也有能人,像是王翦麾下的那些戰爭代行者通力合作,直接抹平了虞軍的偵查優勢;只是這些能人大部分都加入了秦軍的正規軍中,忙著磨礪軍陣呢,哪里有功夫帶著廢物軍團與大虞軍打游擊戰啊。
在這種情況下,不以攻城為首要目的的大虞軍,甚至一度將兵鋒推進到了宛城附近,一路燒奪搶掠,給予了秦國沉重的打擊。短短的一個月間,宛城到韓國邊境的大片土地,糧食要么被搶,要么被燒,鄉野百姓更是被擄走了上百萬。
除此之外,邊境還有三座城池被韓軍攻下。
這讓秦國上下憤怒不已。
秦國已經多少年沒有被韓國攻擊過了
不過,秦國的南陽郡太守內史騰也不是易于之輩,他知道比起騎兵來,現在的秦軍還不是大虞的對手,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內史騰直接集結了南陽郡的主力部隊,出葉縣,攻打落入韓國手中的部分楚方城。
拿下這一段楚方城,理論上,秦國將成“匚”字形將韓國包圍,且“匚”字的右側還有蒙驁的大軍。
與此同時,內史騰向秦庭上書,建議蒙驁的滅魏之戰到此為止,大秦要么直接集中兵力三面伐韓,爭取一舉滅了韓國,直接將虞國壓縮在淮南一帶;要么就完全奪取楚方城,沿楚方城、韓長城、魏長城修筑防御工事,防止虞軍騎兵再次長驅直入搗亂。
內史騰看的很清楚,韓國的底氣都是虞國給的。
這些入侵的騎兵不管是披著韓國的皮也好,還是打著虞國的旗幟也好,實質上都是虞國的人,韓國就是虞國的一條狗,既然韓國主動給大虞當狗了,那就不應該再有所容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先滅掉韓國,或者逼大虞在韓國打一場決戰,才是上策。
大虞騎兵強敢用到正面戰場上嗎
大軍不必在乎騎兵的騷擾,只需要橫推新鄭和陳都,看虞國和韓國怎么辦
沒了這兩塊地,韓國就亡了而那些滑不溜秋的大虞騎兵也就回不去了
如果不滅韓,只是防守,那么秋天虞軍還會來,明年虞軍也還會來,到時候秦國的南陽郡都快要被禍害成白地了
總之,拖得越久,對秦國越不利。
內史騰甚至還獻上了一份詳細的韓國地圖。
歷史上的內史騰,其實正是滅掉韓國之人。
內史騰的策略得到了呂不韋的認可。
呂不韋也認為,就應該打韓國。
可當呂不韋將議案放到朝堂上討論的時候,卻遭到了趙太后的反對。
“丞相,妾身覺得,還是先北后南比較好。”
趙姬摸著自己的小肚子,開口道“按照內史騰所言,虞國與魏國、韓國已經結成了緊密的同盟,而虞國的戰斗力,諸位也很清楚,丞相就不怕我們在韓國跟韓魏虞決戰的時候,虞國再趁機從郢都北上到時候在韓的大軍難免腹背受敵了吧”
呂不韋′‵
有道理個鬼啊
雖然您老人家這次的發言,的確是有點兒道理,至少說明您老人已經開始懂一點戰略問題了,可問題是一知半解有時候比完全不懂更可怕啊
雖然心下不滿,但呂不韋還是好聲好氣的開口解釋道“稟太后,郢都虞軍想要北上,得攻克鄢城、鄧這才有機會北上宛城,攻克了宛城,才有機會威脅大秦對韓國的作戰;況且王龁可是軍中宿將,這些年一直在鎮守鄧、鄢等地,防守不說是固若金湯,但守上一兩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呂不韋并不清楚,之前董璜、趙姬、華陽太后的三方會談,已經明確了要讓秦國先北后南,先去跟趙國血拼的主旨,戀愛腦和扶弟魔當然要全心全意踐行董璜的指示。
在得到這個消息后,趙姬和華陽太后很快就達成了一致,并找來驚鯢、徐庶等人商議,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攪黃這件事,讓秦國掉頭去打趙國。
呂不韋這一發言,趙姬頓時就不滿意了。
老色鬼你講道理是吧
好,你看老娘怎么跟伱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