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三溪帶著騎兵小隊追了四十里都沒發現伊爾根的蹤跡。
這個老狐貍帶著人從清淺的小何里走的,沒有留下任何的馬蹄痕跡,勒勒車的車轍,連馬糞都沒有,在清淺的河里走了十幾里后,不知道從哪里上岸,去哪里了。
安三溪雖然看不起他的人品,嫌棄他猥瑣。
但是,生死關頭的這份果決,也讓他新生敬意。
這世上多少的是舍命不舍財的,他能當機立斷,拋棄自己的基業,真不是絕大多數人能做到的。
安三溪帶著騎兵小隊往回走。
小崽子們都興奮的不行,這是他們第一次和蒙古騎兵,白刃格斗。
長期的木刀和護甲對練起了作用,亂石灘抓獲的那些建奴俘虜,作為陪練,使他們提高很大。建奴的格斗水平是超過蒙古人的。
這次他們大獲全勝,在防刺服的加持下,沒有重傷員,只是很多人被蒙古人的彎刀砍的皮膚淤青。
楊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整個華夏,最能打的人是東北來的,從來不是蒙古高原來的。
匈奴那么強大,也被東北的東胡人打敗,被迫遠走歐洲。
鮮卑、契丹、女真、建奴都是東北來的。
只有突厥是蒙古高原上出來的,還生不逢時,被唐朝滅掉了。
當代,又是百萬東北兵南下,席卷全國。從黑龍江殺到海南島。
除了明朝,幾乎每一次大一統,都是北南模式。
白銀部落已經收服了,臺吉、貴族和牧主帶著他們的家眷和財產都逃走了。安三溪名正言順的成了白銀部落的新那顏。
兩個部落合并成一個。
楊凡終于在草原上站住腳了。
安三溪的戰報到來的時候,楊凡正在新城的工地視察。混凝土澆筑城墻就是快,兩米厚,十米高的墻已經完成了。現在是,加班加點,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三班倒,在山上炸石頭,用來砌筑敵樓。
涂山月和林月如、梅香、陳曦都穿著工裝夾克衫,帶著安全帽,跟著楊凡打下手。
在一個帳篷里,宋應星正在介紹他的設計。這座新城要給楊凡建造一座宏大的府邸。
現在楊凡已經開創了自己的基業,實際上已經是一方諸侯。
現在他體系下有五六萬工人為他工作,還有近四十萬農奴。新編練的軍隊已經有一萬人左右。
還不算,作為幌子的補充了災民里青壯的衛所兵三千多人。
這么大的集團,已經相當于開府建衙了。一個宏偉的府邸,有助于震懾內外,加強下屬的歸屬感和敬畏。這和紫紫禁城修的那么宏偉是一個道理。
這些衛所兵的軍官除了當初百戶所里的舊人,算是楊凡的嫡系,被楊凡全部提拔起來的七八十人外,在皇帝的暗中授意下,北直隸都指揮使司調來了二百多個大小軍官來摻沙子。
楊凡的戰斗力皇帝是親眼所見的,他對楊凡還是不太放心的。放在京城不放心,調走了,在地方上如果不盯著,又擔心他做大了。
楊凡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反正他就沒打算依靠這個守御千戶所,他之所以接受這個官職只是為何和皇帝維持一個上下級關系而已。
楊凡直接把這支守御千戶所安排在了自己領地的最東邊,和其他的五個千戶所交界的地方,那里有一塊很大的荒地,同時有沙河的支流從哪里流過。只要投入人力修好溝渠,就可以灌溉,同時地下水資源是很豐富的。
楊凡
把三千五百多個家庭按照每家十畝地水田的模式分了下去。這些新人沒有亂石灘百戶所原來的五十畝待遇。因為沒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分配。
楊凡對他們的支援就是,每一畝地都給了一套手壓井套裝和全套農具、以及鍋碗瓢盆、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甚至分房給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