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過來投奔的牧民和奴隸滿坑滿谷,只是沒有機會逃走罷了。
他們早已受夠了那些腦滿腸肥的臺吉們,聽說哲別給大家分牛羊,牧地。人人都按勞分配。無數人跟著跑來了。
安三溪開心的不得了,這一下子就帶過來了一萬戶牧民。
讓土爾扈特部和鄂爾多斯部損失慘重。安三溪準備向西再推進一下,打掉和土爾扈特部之間的幾個部落,吞并他們。
這樣就可以把人口擴大到十萬人。十萬人,就是妥妥的大部落了。
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全部人口也不會超過六十萬人。他們有十萬騎兵已經是草原上最強大的力量了。
根據楊凡的計劃,今后,這里的草原將農牧結合。還要發展毛紡織、皮革、肉類加工等輕工業。
這一帶草場其實不錯,就是離長城太近,蒙古部族都不愿意在這里多待。感覺不安全。
這些年天氣變冷,而且干旱,如果采地下水灌既,種植優等苜蓿和甜桿兒,然后在秋季時做成青儲飼料。足夠牲畜吃一個冬天。
冬季再把牲畜裝進石頭房屋里邊,即使沒有取暖,也可以讓牲畜在室內安然的度過冬天。
畢竟石頭房子擋住了寒風。青儲飼料了充足的營養。即使冬天出生的牲畜也能活下去。
況且,內蒙古這里就不缺少煤礦,露天的小煤礦遍地都是,遵化不缺鐵,可以數以十萬計的鐵爐子。不論是人,還是牲畜的取暖都不是問題。
第二天,安三溪把第一批建成的筒子樓分配給了這三千戶牧民。這些筒子樓圍繞在他的軍營外圍。
能住在這里的都是軍官,還有一些行政人員。包括楊凡派駐這里的何種商業機構。
這些舊部他準備請示楊凡,單獨編一個騎兵團。這些人以后就作為騎兵團部隊的直屬騎兵團,當做他的親兵使用。以后不管騎兵部隊發展到多大的規模,這些人都作為親兵使用。
聽說一來就給分房子,大家都激動起來。畢竟都是逃到這里來的,氈包什么的都扔了。現在什么都缺。
安三溪直接就按照守御千戶所的標準,把所有物資都給配齊了。
三十個百夫長跟著他們的哲別來看房子。沒想到這里條件這么好。居然不住氈包,能住上漢地的那種房子。
這個土樓高大的嚇死人,看著就像整體是一塊大石頭一樣,結實得很。感覺能住幾百年也不會損壞。
這個土樓也是水泥和石塊建筑的,和巴士底獄隔河相望。在河的西邊。
百夫長們都分到了房子。每一套都是三室一廳的住宅。蒙古人哪里見過樓房。走臺和樓梯都把他們看傻了。
土樓里最高的建筑是水塔,也是瞭望塔。用人力壓水井一級一級的把水從井里抽到高處,然后用鐵管自流下來。就成了自來水。
家家戶戶都安裝了自來水和抽水馬桶、下水道。每層樓都有垃圾豎井。生活太舒適了。
看到自來水,木青驢等人驚得目瞪口呆。看到還有燒煤的鑄鐵爐子,幾乎激動的留下眼淚。
哲別對老兄弟太好了,鐵多貴重啊,哲別居然舍得給老兄弟們每家一個鐵爐子。這個東西可比鐵鍋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