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小鐵鍋這年只有十歲,他驚恐的發現,自己正在走向毀滅的邊緣。于是他開始裝傻。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弱智的兒童。
叔叔這下子是黃泥掉褲襠,怎么也說不清了。當初自己哥哥的死,可以掩蓋。這次寡嫂的死,是如論如何也掩蓋不了了。他的遮羞布徹底被自己愚蠢的老婆給扯下來了。
他既無顏見兩個侄兒,也不敢再把皇位傳給兩個侄兒,更擔心兩個侄兒,說不準那天也變成烤全羊。
于是,他做了一個決定,把鐵鍋同學送到高麗去。那里夠遠,皇后的手還伸不到那里。
當年七月,元文宗將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大青島加以監禁,不許與外界接觸。
皇后雖然手伸不到高麗,但她不斬草除根,怎么能善罷甘休。于是,第二年有人向文宗密告遼陽與高麗要奉妥懽帖睦爾造反。
鐵鍋倒霉催的,不知怎么得罪了自己的乳母。這位乳母親自寫信向當時的權臣燕帖木兒舉報,訴說當年合尊的往事。
元文宗圖帖睦爾和世之弟也因此昭告天下,表示不承認元順帝是元明宗的親生兒子。
文宗乃昭告天下,聲稱妥懽帖睦爾不是元明宗的親生兒子。發布上諭說他是養子,血脈不明,以此釜底抽薪,告誡天下,此人沒有繼位資格。
并在至順二年十二月派遣樞密院使尹受困、中丞厥干等從高麗接回了妥懽帖睦爾,轉而流放他到廣西靜江今桂林。
到了廣西后,鐵鍋在這里度過人生中最開心最幸福的一段童年時光。
鐵鍋在靜江居住了一年左右,在這期間他寓居于大圓寺中,受該寺的秋江長老教導,學習了論語孝經,并每日練習寫字兩張。
后來鐵鍋被召回大都時,還將他學習所用的書冊文具藏入小皮匣中,隨時翻看。
鐵鍋性格亦活潑好動,常常掘地為穴,撒尿其中,然后活成泥,做成各種玩具。
又喜歡養“八角禽”,有時鳥飛到池塘中的枯樹枝上,妥懽帖睦爾竟顧不得脫靴,下水捕捉,秋江長老多次加以制止。
他還經常做孩子王,帶領二三十個小孩做紙旗桿,插在城上。
在他盡情的玩耍,享受著一個孩子的樂趣時,朝廷里又發生了重大變化。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他的叔叔,他是真的想把皇位傳給侄兒。
元文宗驅逐妥懽帖睦爾以后,便于至順元年1330年十二月立自己的兒子阿剌忒納答剌為皇太子,可是一個月后太子就死了。
這對信仰藏傳佛教、相信因果報應的的元文宗夫婦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盡管他們還有兒子燕帖古思。
但文宗在至順三年八月駕崩時遺言“當年在晃忽叉王忽察都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后悔莫及。如今我有一子燕帖古思,雖然我愛他,但現在理應將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這樣我去世后也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
把持朝政的權臣太平王燕帖木兒沒有立年長的妥懽帖睦爾,而是立了就在大都的明宗幼子懿璘質班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是為元寧宗。
可是誰也沒想到,當年十一月,元寧宗就駕崩了。
太平王燕帖木兒,反復考量決定還是再立文宗剩下的那個兒子燕帖古思比較保險。
但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堅持立妥懽帖睦爾。
此時的她,在兒子死后,似乎有了很大的變化,開始懺悔自己當年燒死嫂子,而且試圖殺害兩個侄兒的惡行。
她出來證明,說鐵鍋的血統沒有任何問題。他就是明宗的兒子。
在皇后的堅持下,經過大臣會議,于是派遣中書左丞闊里吉思前去靜江接妥懽帖睦爾回京。
到了良鄉,燕帖木兒率人持鹵簿來迎接他。為了和新皇帝搞好關系,制造自己的擁立之功。
燕帖木兒與鐵鍋并馬徐行,說明了是自己擁立他為皇帝的意思。
可惜,當時鐵鍋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對朝中情況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