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蒙古人,看到炮彈來到他的腳下,這時候速度已經很慢了。彷佛他用腳一踩就可以把它踩住。
于是他忍不住,用靴子底踩住了這個大鉛球。
然而,他的靴子剛一接觸鉛球,一陣劇痛傳來。
他眼看著自己的靴子、腳,小腿被炮彈攪成一片血霧,支離破碎。他慘叫一聲昏死了過去。
球形實心彈彈道末期速度,肉眼可看到急劇減慢,但是動能仍然很大,不可用肢體觸摸。南北戰爭時曾有很多倒霉蛋,用手去觸摸馬上要停止的炮彈,結果胳膊被攪碎。
蒙古人傻了,這震耳欲聾的炮響,是多么的熟悉,大同城墻上,就有這玩意,這是紅衣大炮。
朵顏和哈喇沁靠近長城,他們見識過紅衣大炮。知道這玩意是啥。
眼看著一顆炮彈,五十多人就傷亡了,嚇得魂飛魄撒。
付老六自言自語的說道“真像老爺說的那樣,跳彈打密集的步兵陣型非常的好用。一炮一個血胡同。”
冷兵器時代都是步兵密集組陣,軍陣人挨人,肩并肩,后面幾十排,甚至上百排。
目的就是把士兵固定在軍陣中,發揮整體戰力,同時防止前面接敵的士兵逃跑。每個人都被固定在一個戰斗位置,動彈不得,只能拼命向前格斗求生。
歷史上,這種密集的軍陣,就是被前裝滑膛炮的球形實心彈給打崩的。
這種球形彈在堅硬的土地上最容易跳彈,給密集的步兵帶來巨大的傷害。所以滑膛槍時代的步兵,被球形彈硬生生逼的,改成了三列橫隊了。
這樣既可以三段交替射擊,保持活力連續性和密度,同時也盡最大可能降低實心彈的傷害,即使戰線被炮彈擊中,最多也就打死三個士兵了事。
此時,趁著船不動了,好多蒙古人劃著木排,四面靠了上來。
緊接著,兩舷的六門佛郎機炮開火了。
佛郎機炮裝填的是絲綢定裝霰彈。拿起一個寫著霰彈的子銃,直接塞進炮腹部就行。
絲綢不便宜,即使最差質量的絲綢也是昂貴的衣料。
但是楊凡的彈藥,都是用絲綢包裹的。就是因為絲綢可以完全燃燒,基本沒有殘留,不像用紙包裝,打不了太多就得清理炮膛和槍膛。
面對小娘皮在成本上提出的疑問,楊凡回答說,戰場上戰機瞬息萬變,可能決定戰斗勝負的就在你能否多開一次火。所以,武器的性價比,不是第一要考慮的要素。
這些霰彈的彈丸都是廢舊的生銹小滾珠,這些滾珠都是從收廢品站收來的。基本沒什么成本。要是在大明生產鋼珠,能把楊凡搞破產。
因為子彈都是鋼珠,因而穿透力極強。
可以輕易洞穿這個時代的鐵甲。即使是建奴的三重甲胃也擋不住。何況這些只有皮袍子的牧民征召兵。
轟轟轟
船的兩舷頓時被煙霧覆蓋,火光和煙霧從炮口噴出。
炮口對準了哪個木排,哪個木排上的人就會被一掃而空。
佛郎機炮射速很高,因為它用的是定裝的子銃,只要把打完的子銃用提手提下來,換上新的子銃就可以繼續發射。
佛朗機炮使用預先裝好彈藥的子炮作為發射單位,子炮內的火藥是定量的,不會裝載過量或過少。
這艘船上每門炮,都會配子炮數十個。其中有多個彈種,既有實心球形彈,也有霰彈。
發射前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當佛朗機炮發射過后,炮手可以在二十秒內取下發射過的子炮,換上新子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