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射箭姿勢很丑,要彎腰撅屁股但是在戰場上卻非常實用。
明清之際,戰場上無數次實戰表明,清弓的威力極大。
能面對早期火器而不落下風,在數十米的距離上能跟火繩槍打的有來有回。
被稱為“古代版的反器材步槍”。
這也是他們堅持騎射的原因。
因為清弓的普遍特點就是體型大、磅數高、威力大、射擊穩。
他們把弓梢改的這么大,蓄力增強了,箭失的動能增大了,穿甲能力強大了。
但是必然會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
絕大多數清弓都屬于大拉距弓,長度驚人下弦后差不多178厘米,弓手射箭時,上半身前傾,能夠給大拉距讓位,便于拉滿弓。
清弓中除了一些不常見的特殊型號外,絕大多數的清弓都有著長大的弓身,是反曲筋角弓的大家族中的異類,是體型尺寸最大的一號,遠超其他各種反曲弓。
并且如果是騎馬的時候使用清弓,如果不向一側探身,而選擇垂直持弓向前方射箭,那么下部的弓梢就會直接戳在馬背上。
弓力大了,原來的結構就不行了。
為了增強使用這種大威力弓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將弓上的環形弦墊改為了固定式的凹槽狀弦墊。
這種弦墊更高更大,弦墊上還裝有皮革,以緩沖弓弦撒放時的巨大力量,減少對弓體本身造成的沖擊。
還能夠很好的防止“翻弓”。
翻弓就是拉滿弓弦時,弓弦沒掛住,脫落了,弓臂反彈回去。
翻弓打死牛,非常可怕。
弓臂要是拍臉上就毀容了。
用弓的時候,一定要檢查弓弦是否妥當的呆弦槽里,兩端的弓稍是否正常,有沒有不在一條直線上歪扭,一旦發現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下弦。
清弓這種有高弦墊保護的弓箭相對安全。
清弓的超級高弦墊,能夠有效的緩沖弓弦撒放時,對弓體本身造成的沖擊。
這種經女真人改造后的大梢弓,便成了清朝八旗兵的制式弓形清弓。
在之后的三百年里,淘汰了中原內地原本流行的無弦墊長梢弓、開元弓、小梢弓等各種弓形。
因為弓力太大,只能用重箭。
因為只有重量大的箭,才能消耗完弓體的蓄力。
否則,剩余的力會作用在弓體上,造成損壞。
而重箭不可能拋射,只有輕箭才能拋射,所以,清弓是一種近射程、高速度、大動能的穿甲神器。
弓越輕,就越難操控,因為持弓的手容易被箭失地加速力量所擾動,造成動作微微變形,然后嚴重影響到射準。
而弓越重,就越好操作,這樣即使勾弦的手指犯了一些小錯誤,也很難影響到持弓的手,不容易將微小的錯誤放大的影響射準的程度。
所以大弓重失的清弓很準。但射速很慢。
箭的大和重,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呢。
遠遠超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箭失。
幾乎和短矛一樣,長度一米二甚至更高,粗度達到尾指的程度。
不僅僅箭大和重、長。
箭簇更是嚇人,
和大明的箭簇比,非常的“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