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以上除了眼睛是一條很窄的橫縫外,基本都被包裹起來了。耳朵處有兩個小孔,以便于聽清楚上官的命令。
這些盔甲顏色是黑灰色的。這是為了防止生銹,楊凡特意用酸液洗過。同時也可以防止反光暴露目標。
最讓所有人吃驚的是,這些板甲上還有美麗繁復的花紋。帶著唐草樣式的裝飾。這些都是模具沖壓時直接壓上去的。并不費事兒。主要是為了美觀。
這些板甲都是純鋼板沖壓的,使用水利沖壓機,鋼板送進去,沖床壓一下,就做好一塊板甲。生產速度非常快。
這些零件都是提前設計好,后先開模,制造好模具。然后流水線作業,一個機器負責沖壓一個零件。最后,新城的婦女們領零件回家,用鉗子組裝起來,賺一份計件的工資。
現在,楊凡體系下的家庭婦女很多都能接到一份在家工作的活計。這也是她們做完家務后的一份收入。
沖壓機那邊,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開工,加上分散到各家小作坊的零件組裝方式。很快就能把幾萬套盔甲做出來。
這些盔甲都不是鋁合金的,就是淬火后表面滲碳硬化處理的鋼材。厚度也只有鋁合金的一般,正面兩毫米厚,背面一毫米厚。全套大概30斤左右。
為了生產簡易,內部也沒有皮革內襯,反正這個季節里邊是厚棉衣,磨不著皮膚。這些板甲是楊凡體系板甲的丐版和簡化版。就是為了生產快速,而大批量出來的工業品。
勛貴們和五軍都督府的武官們立刻上前查看。一邊看一邊嘖嘖稱奇。這種大塊的板甲,在大明從來沒有出現過。
大明之所以用扎甲,主要還是為了保持靈活性。大明地域廣闊,步兵必須要有機動性,否則走不了路還怎么投入戰場。
歐洲都是些小國,不需要考慮上千公里的長途行軍,所以才會搞那種沉重的全身鐵罐頭。雙方所走的不同武器裝備路線和實際的戰場情況是嚴密相關的。
就像火器,大明之所以沒有像歐洲那樣發展出巨型重炮,都是些小型的大將軍炮。都是些大口徑短身管,后坐力小,裝藥少的小威力火炮。就是因為雙方的火炮設計用途是不同的。
大明的火炮是打人的,所以都不大。歐洲遍地都是城堡,城墻多數是石頭墻,厚度一般在一米五到兩米左右。他們制造巨炮是為了轟開城墻。所以明末紅衣大炮這種三噸級的加農炮來到大明時,雙飛火炮的差距已經非常大了。
大明之所以沒有走上這條路線,就是因為大明的城墻時夯土包磚的墻體,厚度一般都在三十米左右。用三合土夯筑的墻體是有很大的彈性的,外面的包磚又很堅硬。紅衣大炮也轟不開城墻,轟城門還湊合。
作戰時靈活性非常重要。但是扎甲的防御箭失的能力不是很好。尤其是面對清弓這種大威力的弓箭時,近距離經常被射穿。
“楊卿,你這種甲為什么沒有小腿部的啊。”崇禎看了一會,奇怪的問道。
明朝的鴛鴦戰襖和布面甲一般甲裙都會覆蓋主膝蓋一下,接近腳脖子的位置。而楊凡這個板甲上身確實保護的很好,但是膝蓋下面是沒有的。看著有些顧頭不顧腚的感覺。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