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五一家看去,發現那些坐在桌子后面的,和這些盤問的,維持秩序的,都穿著一樣奇怪的衣服。他不認識這種后世的工裝夾克衫。只是對這種對襟的衣服有些感覺奇怪。
“小的是山西呂梁人,逃荒來的,一家六口。有戶貼,您看”說著韓老五趕緊掏出戶貼。
“你都會干什么活,有什么本領。”那個小伙子掏出一個小本子,拿出鉛筆開始記錄。
“小的,會種地,嗯,還會些石匠的活計,農閑時候,就跟著俺叔做些石磨什么的。”韓老五說道。
“嗯,你是石匠,算是手藝人。跟我來吧,到這邊來,不用排隊面試了。”年輕人眼睛一亮。
這里招人首先都是區分職業和技能。能出力氣是最低等的,但凡會點木匠、瓦匠、石匠等手藝,都會被甄別出來,直接安排到更合適的位置上去。
“好嘞,好嘞,”韓老五趕緊背著老娘,帶著一家人跟著跑過去。
這邊的空地上已經有很多人了。都是一家家的。都是既有壯年人,還有老人小孩。
不大一會,一個廚子跳著擔子來了,身后還跟著兩個兵丁。
“都排好隊,開飯了。不要擠”兵丁們拎著鞭子,兇神惡煞的吼道。
這里的人紛紛都排好了隊。一家一家的來到廚子面前領取食物。廚子的擔子前面是一層層的蒸籠。后面是一個大桶。
廚子把蒸籠打開,里面是一整塊的玉米面的發糕。后面的大木桶打開蓋子,里邊是一大桶雞蛋湯。這一桶湯估計也就兩三個打成蛋花的雞蛋,但是已經足夠讓這些饑民們吞口水了。
廚子從懷里逃出來一把尖刀,在發糕上橫豎的劃了起來,把一整塊大發糕,切成菱形的小塊。
“不要急,不夠還送,都過來領,一人一塊發糕,一大勺子雞蛋湯。”廚子說道。
很快每個人都領到了食物,發糕松軟香甜,這些人從來沒有吃過玉米面的食物,都吃的狼吞虎咽的。破碗里的雞蛋湯更是顧不得燙嘴,小口小口的喝著。
這湯里除了打飛的蛋花,就是一些切碎的野菜丁,用淀粉勾欠,弄得黏湖湖的,同時放了些豆油,放了鹽。
“娘啊,您多喝點,這湯里放了鹽了。”韓老五激動的說道。把自己碗里的一大勺子雞蛋湯倒進了老娘的碗里。
老娘又把雞蛋湯倒了回來,說道“你是壯勞力,全家都靠你呢,你喝,吃了鹽有力氣,我這老婆子喝了也是浪費了。”
明末,鹽價騰貴,百姓普遍買不起鹽。
即使是好年景,一年下來也很少能吃到鹽。每年都是老娘把養的雞賣了,才能買上一塊鹽巴。這鹽巴還是黑乎乎的像是石頭一樣的。
就這還舍不得吃。
各家各戶一種是把鹽巴用繩子吊在房梁上,吃飯的時候,抬頭看看,就當是吃鹽了,這叫吃望望鹽。
還有一種是把鹽塊用繩子拴著,在鍋里快速的蘸一下,叫做吃蘸蘸鹽。
沒想到這個什么鐵路工地,發的吃食居然有鹽。而且雞蛋湯上還有幾滴油花。真是把他們激動壞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