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塞北的明珠,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大家都很熟悉。這里簡稱呼市,舊稱歸綏、云中。
但絕大數人不知道的是呼和浩特歷史上有兩座著名古城。
一座是明朝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的歸化城,俗稱舊城。歸化城最早修筑于明隆慶六年1572年,
一座是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建成的綏遠城,俗稱新城。
今天我們看到的呼和浩特是由原歸化城與綏遠城合并而成,故名歸綏。在民國時期這里是綏遠省的首府歸綏市。
“呼和浩特”在蒙古語中意為“青色的城”。歸化城城池規模不大,當時的歸化城由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當地蒙古族人叫“庫庫和屯“,又譯為“呼和浩特“,漢意為“青色的城“。
因為城里有建筑恢弘的“大召寺”,所以,蒙古人、漢人、藏人、女真人習慣把這里諧音稱為“趙城”。
前年的趙城之戰,就是林丹汗大軍一度攻占這里,暫時壓服了漠南蒙古諸部。導致漠南的諸位臺吉,塔布囊紛紛向皇太極輸誠納降,企圖拉建州來抵抗察哈爾。
要不是楊凡果斷出塞,攻滅了哈喇沁和朵顏三十六部,現在薊鎮之外全是建奴的地盤了。
京營大軍到來的消息,早已傳到了城里,此時,城門緊閉,城墻上布滿了蒙古兵將。
大軍在城外南郊的大黑河畔扎營,這條河水源充足,便于大軍取水。
楊凡的大軍和民夫有小二十萬人,牲口十幾萬頭,飲水可是大問題。必須慎重選擇扎營地點。
大黑河畔,有一座非常高大的封土堆。墓冢為人工夯筑,是高達33米的大土丘,占地3萬平方米,足足和小山差不多,土堆上植被茂密。
封土堆前有一座石凋的牌樓,上書“青冢”兩個漢字。
楊凡和張世澤好奇的走到石碑前,看著這兩個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大致明白這里是一座墳墓。但是不知道是誰的。
穿過石頭牌樓,看到遠處還有一座高大的磚砌碑亭,他們繼續走過去。
這一次看清楚了,這是一塊正式的墓碑。
磚砌的拱頂的碑亭里。有一塊更大的石碑。上書“漢明妃墓”
“明妃,明妃是誰。”楊凡感覺很熟悉,又想不起來。
“哎呀,這不是王昭君的墓嗎。”張世澤一拍大腿,驚呼道。還得是這個花花公子,第一時間就想到這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楊凡頓時也興奮了起來,畢竟這位可是四大美女之一。湖北妹子一枚。
王薔小美女,先進長安的未央宮,后來又和親南匈奴,作為單于的正式妻子,為民族友好做出了貢獻。
“昭君出塞有功于國家,派人祭掃一番吧。”楊凡說道。“不過我看這里不錯,是一個制高點,從這個封土的頂上,正好可以俯瞰整個歸化城。”
楊凡其實是一個比較煞風景的,三句話不離本行。
前一句還感慨四大美人的埋骨之地,后一句居然要拿這里做指揮部。就因為這里有三十多米高,可以隔著大黑河觀察對面的歸化城虛實。
張世澤也是無語了。
本來還想和他討論一下四大美女,山西占一半得問題。可見山西妹子是不錯的之類。
上次在雞鳴驛,戲班里好幾個大同妹子,又白又嫩,那叫一個水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