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肉搏的開始,火銃兵的傷亡也能開始擴大了。
叛軍的長矛兵也上來了,五米高的城墻,不足以完全掩護這些放下火銃的火銃手。叛軍前面是盾兵,后面來了很多的長矛兵。
在四米五的標準長矛下,加上人手臂和身高,完全可以刺殺城墻上的守軍。一時間,雙方隔著五米的高度激烈的格斗。叛軍刀手則趁機爬墻。
下層的射擊口,則優先瞄準長矛手點名槍斃。叛軍的盾牌手,膽大的直接沖上來,用盾牌堵住射擊口,雙方士兵嘶吼著,咒罵著,拼殺著。
更多的梯子從較遠的距離開始搭上城頭,因為城墻不夠高,而梯子過高,只好遠距離的開始放倒。
鎖子甲防御力有限,主要是輕便和活動不受限。但不論是防御流失,還是長槍效果都很差,只有防御刀砍還算可以。
雙方士兵互相噼砍著,甚至抱著摔下城墻。掉到城內的叛軍,被團練迅速用手銃擊斃。
鋼板城墻的下層,興禾團練在不停的射擊。他們使用的是手銃和馬槍。如果沒有他們在下面勐烈的開火,城墻上層是守不不住的。
短短的時間里,火槍密集的射擊,就給敵人造成了重大傷亡。
城墻下面是射擊范圍,根本不是一般磚石城墻下那么安全。
可以說,車營的周圍就沒有安全的地方。一般的磚石城墻,只要小心頭上就可以了。可是,車營的底層是射擊位置。團練在這里平射。
叛軍盡管已經盡量的躲閃射擊口,快速的來回跑動,防止被瞄準,但是,每一陣排槍,都有幾個人被打倒。
興禾團練的鉛彈尤其厲害,這些軟鉛彈里邊包裹著鋼制滾珠。
因為兩種不同物質的比重不同,這些鋼芯彈進入人體會立刻失去穩定性而發生翻滾,只要被打中,就會造成極大地撕裂狀傷口和巨大的空腔。
而鋼芯彈可以輕易的穿透鎧甲,打斷骨頭。重甲步兵即使在手銃面前,也毫無抵抗力。直接就會被射穿。
邊軍有時也會在沖鋒的敢死之士,身上套上一層棉甲,一層鎖子甲,一層布面甲。建奴的布面甲本來就是和大明學的。這樣的配置,甚至可以近距離抵擋火繩槍。
建奴就是用這樣的三重甲重步兵硬頂著火槍的射擊,沖上來,搬開阻擋的拒馬搶等障礙物,然后發動騎兵沖擊火銃手。沖散隊列后,全軍掩殺。
這樣的甲胃配置,除了重量太大,不是特別強壯的士兵穿上了跑不動外,抵擋大明裝備最多的三眼銃更是一點問題沒有。
可是,盡管叛軍派了大批的重甲勇士上來,他們的重甲在燧發槍雙管手銃面前也沒起到什么卵用。
鋼芯彈加栗色火藥發射藥組合。輕而易舉的打穿了他們的甲胃。
周遇吉看看下沉的太陽,不知不覺中今天的戰斗已經持續到了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