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凌晨五點十分,天已經開始亮了。
雖然,太陽還沒有出來,但是,天地間一片灰蒙蒙的,彼此都能看清楚對方的臉。
“開始吧,打一顆紅色信號彈。”楊凡說道。
傳令兵立刻舉起了信號槍,對著天空扣動扳機。
啾一聲拉長的響聲,一顆信號彈升起。
在凌晨的天空中,信號彈分外的顯眼。
鑒于這個時代火藥性能問題,信號槍做的特別大。有點類似于漂亮國在越戰時,使用的79榴彈發射器。
這種信號槍40口徑,采用帶槍托的短步槍形制。采取中折式裝填。從中間打開,槍體和槍托中間折彎打開,露出槍膛,然后后膛裝填。
信號彈里除了發煙成份外,還增加了鋁粉和鎂條。升空后會劇烈的燃燒。發出劇烈的強光。
隨著信號彈升空。隊伍最前面的步兵立刻把盾牌立了起來,其他人都掩護在盾牌后面。防止敵人的攻擊。
三個步兵團按照哨隊為單位,排成橫隊。每個哨隊一百人,組成二十人長,五個人厚的方陣。在他們的后面,隔著三十米的距離,分布著五十具滑軌式火箭發射器。
每一個發射器并排橫著并聯十個發射槽,此時已經用支架調整好了角度。一枚枚火箭對著天空。
這些大明的火箭炮兵們,屬于楊凡的家丁。這么重要的武器,楊凡不會交給朝廷的軍隊的。
但楊凡也沒有瞞著他們。如果今后,皇帝想要購買,楊凡也可以出售。
畢竟,他已經有了射程四公里十二管發射器的新一代火箭炮了。那個才可以說是真正的火箭炮。
取消了四米長的竹竿,代之以四個噴嘴偏斜,自帶噴射角度的自旋轉穩定技術。
隨著信號彈的升起,火箭炮指揮官湯二虎大吼一聲,“點火”
隨即,發射手從懷里掏出火折子,吹亮了,湊到引線處點燃。
引線噼里啪啦的快速燃燒。三秒鐘后,引線燒到盡頭,火焰進入彈體。
一秒后,轟的一聲,火箭尾部噴出了強烈的烈焰。
火箭嗖的一聲,就飛上高空。
緊接著,嗖嗖嗖一發發火箭彈,全部依次發射升空。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目前這種帶竹竿穩定的康哥列夫火箭,最大射程是兩公里。如果需要調整射程,則需要再發射前,重新裝填圓柱形的發射藥包。
發射藥包分成十個,每個代表射程200米。需要多遠就裝填幾個。藥包裝填進入火箭的后面管道里。
更細微的微調,則靠發射器的角度調整來實現。一般在發射藥包相同的情況下,45度角射程最遠。
而發射前,這些炮兵的技術軍官,還要測量風向和風速。
沒辦法,這個時代的技術太差,造成散布面積遠比后世大得多。必須計算風速和風向。提前調整。不然,鬼知道會飛到哪里去。試射的時候引發山林大火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試驗場的那座荒山都燒的禿了。因為這個火沒有人,敢于去救。只能看著燒干凈了,沒有可燃物了,自然熄滅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