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干城世襲千戶官蘇桐拜見定遠伯。”
明朝勛貴難得,沒有軍功是不能封爵的。雖然明朝中葉之后,好多后妃的父兄靠著裙帶關系封了爵位。但是他們被正統勛貴看不起,開會都不通知他們,不帶他們玩。
“都起來,都起來,免禮。”楊凡用手背擦了一下眼睛。
古有東漢大將耿恭率領十三勇士,死守西域。后有唐末張義潮孤軍守河西走廊數十年。如今這些當年明初軍戶的后裔,居然堅守到了現在。不能不令人動容。
“你們受苦了,朝廷派我來看你們了。”楊凡話音剛落。人群轟的一聲再度嚎啕大哭了起來。
楊凡耐心的等著他們哭完。這才吩咐將士們全體下船,在蘇桐的引領下入城。
城內都是些土坯茅草房子,還有很多木屋。楊凡聽蘇桐匯報。當初撤銷奴兒干都司建制的時候,有幾百將士沒來的及上船撤走。
他們都是在黑龍江中游各個據點撤回來的。當初下令撤退十分匆忙,好多位置較遠的將士都沒來得及上船。當時說是這些人集中到奴兒干都司上船。
這些最后一批撤回來的人,到了這里,發現廟街已經是一座空城了。最后一趟船已經走了半個月了。他們天天盼著皇帝派船來接他們回家。可是這一等就是兩百年。
他們沒辦法,總得生存。
這些人最大的就是千戶蘇海。還有七個百戶。最后沒來得及走的漢人官民百姓大概還有七八百人都匯集在這里,一邊等船,一邊想法子生活下去。
這兩百年來,他們和當地索倫人、北山女真人通婚。子孫繁衍,如今這里已經有了五千多人。
這里氣候寒冷,只能種植些大豆和高粱。但就是這些珍貴的糧食保證了他們生存了下來。在最嚴重的饑荒和雪災下,靠著糧食救命。
高粱是漢代從傳入的。原產于非洲,在明朝前就已經普遍栽種了。因為這東西釀酒好喝,有甜味,還是重要的馬料。所以奴兒干都司也在種植。
這些官兵成了棄兒之后,只好種植高粱和大豆充饑。
幸好漢人善于編織漁網,善于布置陷坑、捕獸夾子。這些人里邊有船匠、木匠、鐵匠、馬夫、弓箭工匠、農民、郎中。能夠組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所以他們在這里生存繁衍了下來。
如果不是總是被北山女真今俄羅斯楚科奇人、索倫人襲擊。二百年的戰斗,損耗了太多的男丁。他們的人口估計應該有幾萬人了。
楊凡等人被引到一座三進的青磚小院前面。看得出,這里經常被打理修繕。保存的比較完好。奴兒干都司的牌匾雖然在二百年的風吹雨打下殘破不堪,但是字跡還看的清楚。
門前的上馬石還剩下一塊。兩個石頭獅子已經被風雨腐蝕的模糊了。楊凡進入府衙內走了一圈,十分感慨。
這座官署就是這些人心里的最后歸屬,所以一直得到了良好的修繕。
“永安寺還在嗎,我想去看看。”楊凡看完了奴兒干都司的衙署后說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