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登云說道“那就是萬人敵。用柴草淋上火油,外包棉被,捆扎緊實撒上火藥。等楯車推到城下,點燃投下,可有效燒毀楯車。”
二人正說著,忽然聽見一聲炮響。
城下的蒙古軍陣開始動了,建奴在
后面壓陣的鐵甲重騎兵,忽然跑出一支百人左右的重騎兵。
他們先沖到蒙古步兵的前面,然后越過他們,跑到距離城墻百米距離,開始繞城奔跑,一邊嘴里嗚嗚的叫著。同時,拿起建州的重型弓箭,在明軍的射程外不停的向著城垛口放箭。
這些騎兵的騎術和箭術十分精良。每一次弓弦響起,幾乎都伴隨著一聲守軍的慘叫。守軍有城垛口掩護,只漏出很小的頭部,還帶著鐵盔。可就是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很多人面部和頸部中箭。
城樓前面的垛口上,一個小旗慘叫著被射的向后飛起,砸在地上。他被射中了鎖骨。鏟子形的箭頭直接把鎖骨切斷,形成巨大的傷口,鮮血噴濺,眼見不活了。
“鐵頭子,建奴一上來就給我們先來個下馬威。”馬蘭咬牙罵道。
所謂“鐵頭子”,乃是后金騎兵中“最勁無敵者,人被鐵鎧二重”。馬林部就是被楯車欺近,然后鐵頭子決死沖鋒才一敗涂地的。
“傳令下去,各部兵馬暫避,不得還擊。”麻登云下令道。
建奴的箭術是明軍不能比的。明軍只有長槍手,才箭術比較嫻熟。
明軍的長槍手還兼職做弓箭手,“軍士各執一器如槍刀之類,然皆必兼以弓矢焉”。在戰場上,長槍手既要和敵軍陣列互相捅刺,拼命肉搏。在敵軍沒有抵達交戰距離前,還要使用弓箭進行遠程射擊。
這是從唐朝府兵制時期,就傳下來的老傳統。
這是明代使用長槍手的特殊地方,當時,比較出名的長槍兵,不論是山東的長槍兵,還是豫西山區棚民組成的毛葫蘆兵,這些以長槍著稱的兵種皆擅長使用弓箭。
麻登云手里的長槍手不多,所以,精于箭術的士兵很少,對射是很吃虧的。不如先暫避鋒芒。等敵軍抵達城墻下,再攻擊爬城的敵軍。
“傳令,各個馬面敵臺,佛朗機炮和大將軍炮開火,目標對準蒙古人后面的盾車遲滯他們的行動。讓各部把滾木礌石搬上來。”麻登云下令道。
隨著命令傳達,布置在馬面上的火炮開火了。
轟轟轟一時間炮臺上的火炮,噴出濃煙和烈焰,一顆顆球形實心彈,呼嘯著越過步行結陣的蒙古大軍,向著盾車飛去。
可惜麻登云的火器太差了,口徑還小。火藥也制作極差。工部的老爺們吃了太多回扣,彈藥的威力很差,而且好多都過期了。啞炮很多。
四百米以上的距離,炮彈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一個是打不準,第二個是很難穿透。
這些炮彈的重量,大多數都在三斤左右,遠處的楯車有五輛被打中,一輛被擊中輪子,直接把輪子打碎了,車子一下子向左傾倒了下來。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