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7年,呼瑪爾河口遭遇戰。滿洲八旗索倫人約40人,對戰俄國哥薩克約400人騎兵。黑龍江副都統溫岱抽調40名披甲,在2名佐領的帶領下,前往雅克薩偵查,結果走到呼瑪河口跟俄軍遭遇。
因為人數劣勢,清軍八旗很快被俄軍包圍,俄軍步騎數量相差不多,即步軍大概200多人,騎兵200人左右。
正黃旗佐領塔勒呼蘭當機立斷“取其纛而殺出,余先往,爾等隨進”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
塔勒呼蘭直接拍馬沖了過去。進入射程后,塔勒呼蘭搭弓射箭,直接把扛旗的羅剎射斃,然后再次搭箭射翻了一個俄國鬼子,成功突圍而去。
在戰斗中,清兵的戰馬被打死不少。但是在當時,清軍披甲都是一人二馬或三馬,他們馬上換馬再戰,或下馬步戰。
最終,清軍憑借騎射優勢,成功撕開了俄軍的包圍圈,順利突圍。清軍戰績“我等獲鳥槍5桿,馬4匹,共殺羅剎57人,傷羅剎19人。”
“披甲祁成額,射殺一羅剎,奪一馬,胯部受火槍傷一處,另受浮傷一處。”“披甲額爾庫勒德依,射殺一羅剎,射中一羅剎腎處。”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
索倫人真他娘的狠,對著腎射箭。
如果只是旗丁,遠沒有索倫人可怕。乾隆征伐緬甸,那些用清弓射爆褐斯貝燧發槍手,震驚英國人的八旗騎兵,其實也是索倫人。
劉興祚接著說道“一個人最擅長什么,只要看他在生死關頭,會使用什么武器就明白了。”
他看到最多的,就是在雙方騎兵對沖擦肩而過,電石火光之間。清軍的騎兵第一時間,居然是去抓弓箭,然后懟臉射死對手。手速之快,簡直令人發指。這也說明了,建州人最擅長的就是大威力、大拉力、重型箭矢的清弓。
他們為了遷就弓箭,甚至掛刀的方式都和所有民族不同,他們是刀鞘向前,刀把向后掛刀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后腰取弓箭方便。刀鞘向后影響他們拔出弓箭的速度。
康熙和乾隆皇帝是最了解八旗的,他倆說的最多的就是,騎射才是八旗的根本。不得專習鳥槍。
可見,他們最恐怖的戰斗力,就是清弓加重箭。
飛蝗般的的火箭,放倒了一大片清軍。剩下的人里,四五十歲的人,最先反應過來,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后腰弓袋里掏出碩大的清弓。然后向前貓腰,快速的放箭。
這個時候,明軍已經沖到了七十米之內了。后面的一萬弓手,也射完了箭。收起騎弓,拔出長刀,跟在后面沖了過來。
七十米,清弓的直射距離之內。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放箭。一腦袋高粱花子的,花白頭發的老安巴。一腳把自己驚慌失措的侄子踹倒。怒吼道“你個小崽子,發什么楞。拿起弓來。”
糧車周圍剩下沒有被火箭射中的人,都在中老年人的訓斥中,從驚慌中清醒過來。停止了沒頭蒼蠅一般的亂跑。紛紛張弓搭箭。
可是,他們都沒有射擊,只是拉滿了弓,盯著越來越近的明軍。
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