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麟來到船頭,看著遠處冒著濃煙,有些驚訝的說道“不應該啊,不是建奴都在帝都周圍嗎。怎么跑到這里來了。這里都快到天津衛城了。”
張鳳儀也盯著遠處看。這里是一個大湖泊,煙波浩渺,很多的沙洲和蘆葦蕩。遠處卡不清楚,只是能聽見喊殺聲和看到煙柱。
天津地區有許多以“沽”為通名的村落,天津的城市發展、人文歷史都深受“沽”的影響,因而天津的別稱有“津沽”“沽上”“七十二沽”等。“沽”是古代淺水湖泊的名稱,歷久而形成入海水道。
天津在明末遍布湖泊,很多都和上游的帝都相同。從帝都走水路去天津,途徑太多了。河道密如蛛網。甚至保定和天津也有河道相通。
現在船隊所走的就是華北最大的湖泊三角淀。這個湖泊有多大呢。比白洋淀大好幾倍。是一個位于天津衛城西北部,大概十公里的位置上,一個豬腰子形狀的湖泊。
上游永定河等很多河流注入這里,然后從三角淀流出注入大運河。河道寬闊,水深七八米,通航條件非常好。
湖泊里面有很多的額沙洲和小島,生長著密密麻麻的蘆葦。楊凡前年押送桃子夫人的貨物,就是在這里被纖夫的團伙收了五十兩銀子的。
這些濕地里,遍布著水禽,魚類也十分豐富。當時的天津可真是湖泊星羅棋布,遠比后來的九河下梢水面廣闊的多。
“那里是什么地方。”秦良玉對范壽璠說道。秦良玉多次帶兵進京,甚至遠赴遼東。但是從來沒有走過運河水路。
“那里是于家務村,是一個打魚為主業的村莊,同時在湖邊種點糧食。那邊都是鹽堿地,收不了多少糧食。不過都是無主土地,也不用交稅。”范壽璠說道。
遠處又傳來了火銃的射擊聲。
“咱們不用理他們,很多漁民,不打漁的時候,也兼職做一下水匪。不過,咱們一個營的民兵在船上,不怕他們。”范壽璠說道。
船隊的小火輪吭哧吭哧,一路冒煙冒火的向前開進。聲音和煙柱很遠就能看到。遠處一片蘆葦蕩里,陳老七向著一個白胡子的老頭子報告道“老爺子,下游開來了火輪船,應該是定遠候的船。”
從京城到天津,都知道有蒸汽機作動力交通工具的,就是定遠侯家的。別人根本沒有這玩意兒。別人最多有些抽水用的蒸汽機。
那個白胡子老頭看著得有七十多了,但是腰桿兒依然硬朗。他拄著一桿樸刀,站的筆直。身上還穿著兩年前,楊凡帶著倭寇打來時,他們發浮財,從衛所官兵尸體和傷員身上剝下來的鐵甲和皮甲。
那一次,他們可是發了大財,繳獲了長槍一百多支,弓箭一百多把,箭矢和箭簇三萬六千多支。盔甲七十多副。三眼銃和鳥銃一百多桿。這都夠武裝三四個百戶了。
這個村子里的最初居民,都是當年萬歷朝出征朝鮮回來的老兵們。
三個總旗,一百多人被官府安置在這里,劃撥了土地。這個百戶所的官兵娶妻生子,子孫繁衍而形成的村落。幾十年下來,他們已經四世同堂了。
老兵們還剩下三個七十多的老頭子。其他都是這些老兵的兒孫們。
眼看著這天下就要亂了。老頭子們一合計,干脆成立了護村隊。把二百八十多個,精壯的小伙子和中年人都武裝了起來。
平時打打魚,種種地,農閑的時候,把后生們拉出來練練兵。
自從有了護村隊,漁霸也不敢來盤剝了。之前來的進了蘆葦蕩就再沒出來。派人去于家務問,他們腦袋搖的和撥浪鼓似的,都說沒看到。幾次之后,就再也沒有漁霸敢來收地頭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