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麟統帶騎兵一營五百人。張鳳儀統帶騎兵一營五百人。
秦良玉親自統帶親兵營騎兵五百人。兩個火銃營,裝備東瀛鐵炮。一千火銃手。石柱土舍馬邦聘,錢糧土目苗胙土統為中軍幕僚參議贊畫。
石柱的馬家統治者是漢人,祖籍是陜西扶風,系漢伏波將軍馬援第三十九代孫馬定虎的后裔。馬定虎在南宋時因平五溪蠻入境,因功授以石柱安撫使,官職世代沿襲,得以世守石柱。
石柱的實力其實很大,而且地域也很廣大。
明洪武初,馬定虎的十五代孫馬克用征服了九溪十八硐,被朝廷加封為宣撫使。據蜀人物志記載,馬克用“生元末,襲石柱安撫司,仁而有勇,與士卒同甘苦,上下一心。
全境內戶口為十三族,大山外有陳、伍、高、崖、羅、向六族,山以內有譚、劉、奉、何、冉、江、白為七族。土司無城郭而有峒寨,令十三族皆得立寨柵,具徒卒,無事盡力農畝,有警則各寨并起,以聽指揮。
元末石柱土司的勢力得到急劇增長,已成為元末明初時期諸土司中舉足輕重的大土司之一。石柱土司正式建立后,由馬氏承襲達26代,計569年。一直到1949年才改土歸流。
馬素在萬歷二十年1592傳馬斗斛。馬斗斛就是秦良玉的公公,馬千乘的爸爸。馬千乘的死,和他爸爸開礦有關,屬于受了牽連。最后死在了監獄里。
秦良玉接手的時候。石柱已經不穩了。她公公死后,婆婆覃氏繼任土司。覃氏出身十三家之一的覃家,有母家支持,結果都沒坐住,被馬家人趕下臺。后來馬千乘才接了位置。
馬千乘還有個弟弟,叫馬千駟。是覃氏生的,她打算讓馬千駟取代馬千乘。秦良玉和婆婆經過艱苦斗爭,終于趕跑了婆婆和小叔子。讓老公繼位。
老公死了之后,又和婆婆小叔子一派打內戰。最后她坐穩了女土司確實來之不易。但是這些經歷鍛煉了她的軍事才干。
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白桿兵和他們的統帥秦良玉都是這樣從弱到強逐步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
明萬歷年間,龍陽洞土司譚彥相等欲脫離石柱土司統治,編籍入萬縣之時,石柱土司馬斗斛為維系“土不出境”的祖訓,遣子馬千乘率兵圍攻龍陽洞,燒殺幾盡。強行壓住了下面十三家小土司的獨立。
秦良玉在丈夫馬千乘死后,情況非常不樂觀。十三家各自支持馬家的繼承人,亂做一團。秦良玉依靠手里的白桿兵,打了三年內戰,徹底打服了十三家小土司,才算把石柱穩定下來。
直到清順治十六年1659石柱土司歸附清朝,石柱乃轄東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豐都,北鄰忠州。廣230里,袤240里之廣闊地域。
所以,今日秦良玉能拿出兩萬人勤王,和她用鐵血手腕鎮壓石柱的反抗力量,經過戰爭的洗練,統一了內部是有直接關系的。
大批的白桿兵,整隊之后,開始分發武器和甲胄。這兩年,秦良玉做生意賺了不少錢。她十分舍得裝備自己的軍隊。
楊凡手里有大量的繳獲武器。都是些他看不上的破爛。可是這些武器在其他勢力看來都是香餑餑。
土兵們,先發一套蒙古人的皮甲,穿在內部。外面在穿一套板甲和鎖子甲結合的新式甲胄。重要部位都是板甲,活動部位用鎖子甲連接,主要是節約成本,同時保持輕便。
這些士兵按照石柱的傳統,把隨軍攜帶的棉被裹在甲胄之外。即可方便攜行,也可當做一層棉甲使用,可以抵擋火槍射擊,以及緩沖重兵器打砸。對防御建奴的箭矢也有很好的效果。
“每人發三個夾肉的大饅頭,自行飲水。一刻鐘后開戰。”秦良玉看軍陣已經整理好了,下令道。
這是吸取了,渾河慘敗的教訓。先讓士卒吃飽,喝夠水,再戰。他們脖子上還斜著掛著,楊凡給出樣式制作的o形炒面袋子。
如果打的太久,沒法吃飯,就抓一把炒面塞嘴里,也能補充體力。
七千人組成的軍陣,沉默無聲,黑壓壓的一大片,黑色磨砂的板甲也散發著威壓之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