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汗的臉色陰晴不定,他知道這場仗不好打,他們輕敵了。沒有做充分的偵察就貿然發動了進攻。
也是從入關之后,他們進展的太順利了。
甚至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他們就沒有遇到過有效的抵抗。基本都是一觸即潰。敵人漫山遍野的跑散了。這讓他們對大明的軍隊十分鄙視。
可是現在遇到了硬茬子,就像野狼沒有看清對手,就沖了上去。結果被騎手一馬棒打飛了滿嘴的尖牙。連鼻梁骨都翻出來了。
這個時候,不僅中線陷入苦戰。兩翼也不樂觀。
各有五千騎兵直接就沖了上去。他們從空心方陣之間的通道直接沖進去,試圖把這些人切割包圍。
然而,他們沖進去才發現。現在是他們被四面打擊。
這個菱形陣是由四個空心的菱形陣組成的,中間有效有一百米到五十米不等的距離。這個距離剛好是空心方陣內弓弩和火槍集火射擊的射程。
兩個菱形側翼大陣和中軍大陣之間,還各有一個騎兵營位于中間的位置。他們試圖切斷中軍和兩翼的連接也是不可能的。
這些菱形空心方陣的外圈,還有15厚度的表面滲碳硬化鋼板盾牌。這些盾牌是向前v形凸起的形態,重量23斤左右。密密麻麻的長槍從盾牌后伸了出來。
他們一沖進去,就發現,被包圍的其實是他們。
他們被四面夾擊。
隨著一聲令下,外側的白桿兵立刻蹲下,盾牌向前斜著放置,露出后面的弓弩手和鐵炮手。
雙方的對射立刻開始。
蒙古人沒敢去沖陣,因為進入四個小菱形方陣后,他們的馬跑不起來,沒有速度優勢,騎兵去沖長槍陣那是找死。
于是雙方弓弩對射立刻開始。
五千蒙古騎兵,有的在外側,有的在內側,有的在兩個方陣之間的通道上。他們同時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打擊。
鋼弩的箭,速度很大,而且非常準。因為弩是扣動扳機發射的,弓則需要用手維持最大拉力,然后瞄準。時間一長手就會抖,影響精度。
蒙古人的騎弓和漢人的弓一樣,偏重于射速,他們的射速很快,一時間雙方之間箭如飛蝗一般,相互之間飛來飛去。
外側的騎兵則一邊奔跑,一邊呼哨著拋射弓箭。
他們自以為在安全距離上,自己和馬匹就會很安全。他們在一百五十米外拋射。這是拋射的最大距離。可是他們小看了鋼弩,這個距離也完全在鋼弩的拋射的范圍內。
鋼弩的弓臂是卡車廢棄的減震彈簧鋼板打制的。拉力很大,再加上棘輪上弦,節省人力,射程比大步弓還要遠很多。
這些弩手,沒有齊射,因為弓拋射不準才齊射。他們都是自由射擊,各自射自己瞄準的目標。
面對遠處密集奔馳而過的騎兵群,幾乎每一發都能命中目標。
在白桿兵采購的鋼弩的說明書里,有詳細的使用方法。楊凡的售后服務一向到位。說明書里,在提前量一章,專門講述了如何瞄準。
如果敵人上山,那就瞄準他的頭部,最后可能射中他的胸部。如果敵人下山,那就瞄準他的腳,最后可能射中肚子。如果敵人是騎兵,向前奔馳,那就射擊隊伍的前部,可能射中隊伍的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