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炮火,就打死打傷了一百五十多騎兵,這讓岳托頓時紅了眼睛。
他從來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損失,他從十六歲開始參戰,今年正好三十一歲,十五年的征戰歲月里,他表現十分亮眼。
他很少有敗績,不論是討伐海西女真,還是攻打東蒙古諸部,他幾乎全勝。這也是皇太極早期拉攏他,而后期打壓他的原因。他功高震主了。
岳托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不斷取得輝煌的勝利,但是也在不停的刺激皇太極敏感的神經,兩紅旗的實力高于兩白旗,他比多爾袞兄弟更有威脅性。
岳托從親王,到郡王,再到貝勒,一直被皇太極找茬降為貝子。可謂是,越混越回去了。要不是1639年,他在濟南攻城戰中得天花死了,天知道,他最后會不會和年大將軍一樣,最后被降為城門官。
盡管,他心疼精銳騎兵的巨大損失,但是他明白,這個時候,可千萬不能心軟。騎兵集群一旦沖鋒,就沒法停下。就算停下也會被后面的人沖散。到時候一片混亂,就是想撤退都撤退不下去了。
“沖上去,他們開不了幾炮。”岳托在第二梯隊里,大聲吼道。
牛角號再度響起,這是繼續沖擊的號令。所有的騎兵,盡管被剛才的炮彈嚇得心膽俱裂,但是,一聲令下,誰敢違抗軍令,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沖擊下去。
五百米的距離建奴的重甲騎兵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能跑完。
所以,開炮的時間窗口并不多。
這也是秦良玉為什么,要在五百米處開炮的原因。
因為火炮是提前裝填好的,所以,進入射程就開一炮,然后緊急裝彈,在開一炮,然后繼續裝彈,在騎兵抵達鐵絲網時,還有機會在開一炮。
三炮過后,騎兵就抵達鐵絲網前了。
現在鐵絲網前面,拋灑了用細鐵鏈連綴的鐵蒺藜。鐵絲網后,是用沙袋堆積成的半圓形炮位工事。再后面才是三排的一共三千人的火槍手。
火槍手隔著一段距離是第二排兩千人的火槍手。在這段火槍手的橫隊后不遠處就是三千騎兵的陣列,秦良玉和兒子、兒媳,諸將都在這里。
兩翼則是各兩個三千人的步兵長槍兵大陣。前后交錯布置。護住兩翼。這個排兵布陣的方式,明顯就是要以火炮和火槍為主布置的。
三十秒不到,騎兵已經跑出最大速度,這時候距離炮兵陣地,只有不到半里地了。已經能清楚的看到炮兵們正在忙碌的身影。他們正在裝填第二發炮彈。
隨即,炮隊隊長就發布了開火的命令。
隨著引線噼里啪啦的燃燒殆盡,轟轟轟!又是一陣炮響。
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炮口呈現四十五度角的拋射了,而是平射。
因為騎兵已經太近了。二百多米的距離,可以直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