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火藥怕潮,怕水,怕雨。
那種紙不是衛生紙,稿紙,a4紙,而是類似牛皮紙,油紙,還會涂抹一層油脂防潮密封的。
當年英國佬,造成印度大起義的導火索,就是他們的紙殼彈為了防潮,涂抹了豬油和牛脂肪。而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這導致人口最大的兩個民族都認為英國佬在侮辱他們。
因為裝彈時,必須要用牙齒咬開紙包彈,把火藥倒進槍膛。
秦良玉經過努力,她的火槍手實現了紙包彈,一分鐘三發的好成績。
所以,岳托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三輪齊射就劈頭蓋臉的打了過來。
三千發鉛彈直接把剩余的七八百騎兵打死了一多半。至少有四百多人掉下馬來。
聽到前面爆豆一般的槍聲,代善也傻眼了。這不是三眼銃,也不是普通的鳥銃,因為聲音不對。太整齊,太清脆了。
可是,大軍已經跟進沖上去了。這個時候也撤不下來了。
碩托帶著七千步甲,跟進,這時候已經到了騎兵后面。另外兩支步兵也從兩翼進攻兩翼的白桿兵去了。
剛才眼看著岳托的騎兵沖上去了,代善本以為是撿桃子的好時機。沒想到,異變橫生。轉眼之間情況就逆轉了。
岳托帶著后兩個甲喇三千余人,下馬,提起騎兵長槍和馬刀向著前面涌去,而后面隔著不到二百米,烏央烏央的正紅旗步甲也跟了上來。
秦良玉用宋應星送她的單筒望遠鏡,看了一下。心里也不禁點頭。岳托是八旗里少有的優秀青年將領。果然名不虛傳。
在火槍的打擊下,他們下馬是最好的選擇。騎兵目標太大,而且因為馬匹的巨大,而需要更大的回旋空間,單位面積下兵力更少。而對面的火槍手是密集排列的。他們十分吃虧。
這種情況就是拿弓箭對射,也是射不過燧發槍的。道理很簡單,一匹馬,一個騎士,至少要面對七八個火槍手。早被打成篩子了。
就在,岳托調整了部署,第二和第三波一起沖上來的時候。情況再度變化了。
炮兵們躲在沙袋墻后,給皮革大炮再度裝填好了。
只不過這一次,不是球形實心彈。因為八旗的大軍已經到了鐵絲網外,他們目光猙獰,手里舉著戰斧和長刀,正在試圖迫害鐵絲網。
鐵絲游來蕩去的不受力,一時間,他們無處下手。
他們可沒有老虎鉗子,這東西楊凡是不可能對外出售的。
轟轟轟!三十門皮革大炮再度轟鳴起來。
每一門炮,都裝填了霰彈。秦良玉可沒有楊凡那么財大氣粗,霰彈用絲綢包裹,彈丸使用三毫米至八毫米不等的小鋼珠。
這些霰彈里用的是碎石子。
盡管是石子,但是在強大的火藥動能下,殺傷力也是十分驚人的。
每一門炮前方三十米的扇面里,所有人都被打倒了。無一幸免。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