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抱著胳膊,一只手看著地圖摸著下巴,看著地圖。
可可西里,這片地區直到現代還是荒原。地圖上,大片的無人區。青海這地方被昆侖山一分為二,北邊是適合放牧和農耕的地區,南邊基本是荒漠和無人區。
北邊又再分成兩部分。西部占三分之二面積的地區是水草豐美的柴達木盆地。當年的吐谷渾(西鮮卑)就是靠著這塊草原支撐,稱雄西域的。
東邊以青海湖為中心。分成海西、海東等地區。最東邊還有合適農作物生產長的一塊不算大的東向開口的河谷地帶。
西寧就位于最東邊的河湟谷地山谷地區。這里的地形就像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中被咬掉的那部分就是青海唯一的低海拔地區。
這里是唯一可以發展農業的地區。整個青海的糧食都是依靠這里提供的。
王浩來了之后,就在大力移民到河湟谷地。這里遠沒有開發出來。王浩經過研究發現,西臧和青海的農業,只能依靠河谷,是典型的河谷農業區。
河谷海拔低,熱量充足,土壤肥沃,而且灌溉便利。高原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非常適合開發成農田的。
河湟谷地其實面積不算小,河湟谷地位于黃河與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帶,位于青海省東部。
河湟谷地,由東往西依次為湟水流域的民和縣、樂都區、平安縣、互助縣、西寧市、大通縣、湟源縣、湟中區、海晏縣,及黃河流域的循化縣、化隆縣、尖扎縣、貴德縣。
楊凡給王浩的青海治理方略中,就明確了重點發展這十三個縣的策略。只有把移民落地生根在這里,開發出穩定的農業區域,青海就算控制住了。今后永遠是漢人的土地。
青海河湟谷地的耕地面積占全省的60,盡管河湟谷地面積僅為青海全省面積的4,但它卻是青海省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之一。這里可開發耕地450萬畝。一旦開發出來,足以供應青臧兩省的糧食供給。
這就極大的減輕了河套農業帶的負擔。今后河湟谷地的工農業負責支持雪區。而河套地區的工農業負責支持西域。漠南的工農業負責支持整個內外蒙古地區。東北地區則會自給自足,甚至富余的產出,還可以作為戰略儲備。
在后世,河湟谷地這樣一塊只占青海省面積三十分之一的地區,卻集中了青海省四分之三的人口,工農業總產值竟占青海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且交通發達,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一個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幾乎全部集中在這里,這樣的地區,在國內其他省區并不多見。
王浩讀了老爺的《青海開發方略》后,激動萬分,如果把這里開發出來,功勞等同于開疆拓土。他作為第一人事實上的青海總督,必然后載入史冊。
他一直向新城秘書處打報告,申請十萬戶流民安置在這里。不過現在移民主要給后套和外套地區,他這里還顧不上。
青海遠沒有平定,不是安全的地區,王浩實際控制的也就是西寧地區和河湟谷地一帶。連青海湖周邊都只是糜系地區而已。更不用說廣大的柴達木盆地了。
那里雖然都表明上臣服了,但是,一旦有大的變故,還是會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