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希望楊凡在大明長城內,增加土地了。也不愿意他在長城以南發展勢力。
楊家在遵化的那一塊土地,是他能容忍的最大限度了。
那里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獨立王國,那里的百姓都是楊凡的家奴,他們只知道楊府,對朝廷嗤之以鼻。幾乎成了國中之國。
每每翻看駱養性匯編的關于楊家的情報,他就如芒在背。
現在他在西暖閣的大桌的背后書架上,就有已經裝訂成冊的,十幾本關于楊家的情報匯集冊子。
楊凡的家奴已經足足有了五十萬戶了。
加上依附農民和佃戶,保守估計人口超過四百萬!
他到底有多少私兵,沒人知道。
他有多少錢,從皇后那里可以知道,至少比他有錢。
這還不算,他雇傭的工人群體。
海外的勢力還不可知,但崇禎估計也不會小。
他現在已經處理不了楊凡了。他只能小心應對,不可使楊凡生出了不臣之心。一旦楊凡走向他的對立面,就十分危險了。
以前,他還可以通過權謀手段,不斷地剝奪楊凡的兵權。但是現在,楊凡的手里已經沒有朝廷的一兵一卒了。全是家丁和各種名目的私兵。
他除了一個綏遠都司的實職外,和朝廷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
一想起這些,他就對東林十分痛恨。
熱河已經被他們葬送。
現在從遼西的努魯爾虎山直到哈密大漠,整個長城以北全成了楊家的領地。
這次建奴入侵后,把他苦心經營的新朝局面完全崩壞。軍隊損失極大,他已經沒有實力,派出足夠的軍隊,去長城意外駐守了。
只能把有限的兵力收縮集中在長城沿線和京畿重地上。
楊凡的專列,停在了哈密車站。從這里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哈密新城。
這座新城是從北方的山上,用炸藥采石,重新修筑了石頭城墻。
用花崗巖和水泥砌筑的城墻高七米,底部寬三米,頂部寬一點五米。
新城三千米見方,把古城包圍在內部成了內城。
哈密車站就在東門外,車站廣場東側是哈密新城的東門。西側是鐵路貨場。南側是汽車車站。北側是倉庫區。
城內還沒有建設完畢,到處都在修筑道路和建筑,埋設排水管道等。
現在哈密城,成了楊家在西域的最大物資和人員運輸基地。這里常駐人口突破了十萬人。很多前線需要的物品,能在這里生產的都轉移到了這里。就近對前方供應。
這里的工業開始起步。商業也逐漸繁華起來。內地的很多商人也來這里尋找機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