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來還帶了十幾本。閑暇時,就津津有味的拿來閱讀。
尤其是很多后世專家的研究觀點,讓她耳目一新。感覺到收獲很大,甚至醍醐灌頂一般,有智力上升的感覺。
楊凡體系學的都是簡化字和白話文。這部書也是繁體字和文言文、簡化字和白話文并用的。
這部書原文是繁體字和簡化字雙體的。翻譯用簡化字和白話文。這讓大明的讀書人很不滿。
大明也是有簡化字和白話文的,主要是下層社會在使用。我們今天的簡化字,很多古已有之,不是什么新東西。
這些人忙于求生,沒時間學習復雜的繁體字和文言文。
其實大明百姓說話和寫字,很多和現代也差不多。連猜帶蒙的基本可以看懂現代簡化字和白話文。
而且楊凡隨書贈送了簡繁對照的、帶漢語拼音的字典、詞典。字典和詞典里面,五千個常用字都有。
這部書是楊凡為了給自己學習統治經驗,而讓瑤光牽頭編撰的。現在成了夫人們愛不釋手的好東西。紛紛央求給自己一套。
皇后娘娘聽說后,也派陶姑姑來,用車拉走了五十套。
京城和各地的文官們、學者、生員、士紳們也都跑到省城興禾書店訂購。即使一套售價高達五百兩白銀。也是趨之若鶩,爭相搶購。
楊凡估計五千套很快就會售罄。
就連桃子夫人,也給小娘皮來信,希望能訂購十套。放在東瀛她的私人莊園的圖書館里。
楊凡看著這本大書,等著小娘皮的下文。
“老爺,我發現,每個朝代開始的時候,軍隊的兵役制度都是義務制度的役兵制。等到了中期開始,就變成雇傭兵制度。而這個轉變卻和王朝的盛衰點重合。而一旦變成募兵制后,地方就開始割據了。朝廷和皇帝的兵權開始逐步失去。”
楊凡點點頭,這是歷史上反復出現的事實。
役兵制和募兵制的變更,是和朝廷權力向地方權力督撫的轉移是相重合的。
中央集權被破壞和王朝的盛衰點是重合的。
從漢朝開始,早期都是役兵制度,也就是義務當兵。
大概在朝代最興隆的時候,多數是在建國后60-90年,國力達到頂峰的時候變更。
朝廷然后開始走下坡路。各種問題矛盾隨著時間,不斷地積累、爆發。社會矛盾也逐步激化。
如果下坡路上有杰出的正治家,進行改革呢。這個朝代一般能維二百年以上,接近三百年。如果沒有好的正治家進行改革,或者改革失敗,就會加速滅亡。成為短命王朝。
唐代的兩稅制改革,宋代的王安石改革,明代的張居正改革,清代的同光中興和洋務運動,都給王朝續了命。
最短的就是王莽的新朝,瞎特么的改,亂折騰,二十多年就完蛋了。
類似的還有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元末宰相脫脫等。
蒙古人最搞笑,他們從來沒干過一件對百姓好的事兒,全員惡人。
可就是在元順帝這個末代皇帝時期,終于干了一件好事,就是修黃河。
結果挖出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把江山弄丟了。
現在崇禎也一樣。他要是啥也不干,干脆躺平,和萬歷一樣,建奴能和談就和談,能給歲幣就給歲幣,能和親就和親。各種茍安的辦法全用上。
遼餉也不收了,閹黨也不追了,大學士也不用換五十個了,湊合著過吧。估計他能有慈禧的運氣,等他自然升天后,下一代明朝才會亡。
他的折騰加速了大明的完蛋。
一旦國力達到頂點,就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開始采用募兵制。也就是雇傭兵制度。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歷史現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