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人一個方陣,在湖面上秘密麻麻的排列著。都是三排橫隊。
每一個方陣之間都是數門駱駝炮。
“駱駝炮,目標札薩克圖汗部敵人陣線,開火!”炮兵軍官們紛紛下達了命令。
安三溪瞇著眼睛,因為西北風從敵陣那邊吹來,帶來了大量的雪沫子。
盡管帶著墨鏡,雪沫子是不能落進眼睛里的,不過噼里啪啦的打在鏡片上,讓人條件反射的瞇起眼睛。
現在風鏡和墨鏡二合一,是騎兵軍和步兵軍的標配。
因為有廢舊橡膠再生技術,還有平板玻璃技術,做風鏡沒有任何難度。這種軟的橡膠風鏡帶有幾個通氣口,避免眼睛周圍出汗。
而白光鏡片外側帶有凹槽,可以插入墨鏡鏡片。
在蒙古高原作戰,必須要裝備墨鏡,因為雪原之上非常容易得雪盲癥。
這些85公斤的佛朗機炮快速開火了。
轟轟轟!一門接著一門的噴出火焰。一磅重的實心球形彈鉛球,呼嘯著向對面一里地外札薩克圖汗部陣線飛去。
“沖,全體沖上去,和他們肉搏。”賚胡爾大汗聲嘶力竭的喊著。
零下三十多度的極寒天氣里,人的臉上都蒙著皮子。呼吸出來的水汽,在睫毛上結成冰珠,胡子頭發上全是冰霜。
背后的大風還吹來雪沫子。俗稱大煙炮兒,往人的脖領子里鉆。
這種氣候下,人極容易凍死。
喀爾喀人都用皮子把自己裹成了球。奔跑都變得笨拙了。五百米正常需要跑兩分鐘,可是他們穿的太厚實,膝蓋都不能完全彎曲,他們至少要在光滑的冰面上跑三分鐘才能接敵。
如果不停的摔倒,就會需要更多的時間。湖面上也不完全是平的,有很多突起的冰塊高達一兩米。這種奇觀在貝加爾湖上,也十分常見。這是應力不均勻造成冰層擠壓,爆裂的結果。
他們現在的弓箭都用不了了。唯一能用的武器就是長矛和彎刀。
弓箭是有著苛刻使用條件的。南方潮濕的地方用不了,筋角復合弓是粘貼起來的,吸水會分層爆裂。弓弦是動物的腸子做的,吸水會軟掉。
而在極寒的天氣下,弓箭在冬天的時候會變得非常硬,難以拉開。隨著溫度降低,弓體本身會快速變硬。
十個力的弓變成十二個力的虎力弓。從而拉不動。
甚至僵硬的弓體失去彈性,無法使用。
古代多使用的是筋角復合弓,俗稱“角弓”。也就是加裝有動物筋腱、牛角和膠水的弓箭。寒冷的溫度會使這些材料變硬,平白會增大其一些磅數,甚至能比以往提高個一二十磅的拉力。
這時弓手若是再想開弓射箭,就要比春天、夏天和秋天等溫暖的日子,多用一些力氣才行,甚至是可能一到冬天就拉不開弓了。
冬天溫度低的時候,弓手要是想給弓箭上弦,甚至還需要用火把弓“烤軟”一些才能完成上弦。
現在蒙古包里冷的要命,一群人擠在一起互相取暖,防止半夜凍死。怎么可能有大明內地的條件,有專用的弓箭柜子,里面還有火盆。
他們的干牛糞,可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只有做飯時才舍得用掉一點點。畢竟要熬過整個冬天呢。沒有熱食會凍死的。
他們只能為了保證能夠及時使用弓箭,會把角弓放到被窩里、懷里保溫。或是將其放到溫暖的燒牛糞的爐子旁或是煙囪旁。
這也是為了保證角弓的溫度適宜,便于及時使用。另外還必須要經常的擦油保養,防止蟲蛀鼠咬。
現在這么冷,呆在野地里弓箭沒法保溫,干脆就廢掉了,根本用不了。硬要使用變脆的弓體有斷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