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的騎兵開始大規模的渡河。
準噶爾人不動如山,毫無反應。他們列出了一個巨大的方形空心陣。
揚吉爾汗瞇了迷眼睛,他不覺得和多和沁那個老賊有什么了不起的。盡管,他的父汗也曾是他手下敗將。
揚吉爾汗是一個有本事的人。少年早慧,尤其喜歡軍事。頗有些趙括的風采。可是戰爭這東西,單單靠學習理論是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
準噶爾人是靠著戰場打出來的,沒有半分的取巧和花哨。
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在1635年和準噶爾人爆發了一場戰爭,結果兵敗被俘。簽了一大堆不平等條約才被放回來。被俘虜之后,揚吉爾汗才算認清了自己的斤兩,被迫和準噶爾人簽訂條約,答應以后不再和準噶爾人交戰,隨后便被準噶爾人釋放。
回到哈薩克汗國后,揚吉爾汗便繼續積蓄力量,然后臥薪嘗膽,學習越王勾踐,同時開始和周邊的的布哈拉汗國、葉爾羌汗國等組成聯盟,想要共同對抗強大的準噶爾人。
到了公元1643的冬天,準噶爾的首領巴圖爾琿臺吉,親自率軍遠征哈薩克汗國。并且和揚吉爾汗率領的軍隊爆發了奧爾布拉克戰役。這一次,揚吉爾汗在奧爾布拉克戰役中擊敗準噶爾軍隊,迫使巴圖爾琿臺吉撤退。
這場罕見的哈薩克人擊敗們蒙古人的戰役,讓他成為哈薩克汗國的英雄,并且得到了“圖蘭之王”的稱號。
但是,偶爾勝一把也沒什么大用,奧爾布拉克戰役的勝利,并沒有徹底擊垮準噶爾人。不久之后,準噶爾人便卷土重來,和哈薩克汗國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那段戰亂時期被哈薩克人稱呼為“黑暗時代”。
準噶爾人的軍事體制是圖門制度,早在在成吉思汗時期,一個圖門代表著有一萬名士兵,可是到了準噶爾汗國時期,一個圖門只有大約兩千名多人。
此時,準噶爾人有一萬步兵和一萬火槍手,一共十個圖門,組成了駝城方陣。另有三個五千人的騎兵集群,埋伏在后方。
阿巴斯兀魯斯對揚吉爾汗說道:“大汗,我軍正在大規模渡河,可是看著巴圖爾琿臺吉一點反應都沒有,他有些不對勁啊。”
因為傻子都知道,半渡而擊之是兵法的精髓。趁著敵人過河一半時突襲他們,可以獲得大勝。可是準噶爾人就像是沒看到一樣。
很快五千騎兵已經渡河完畢,到了伊犁河的對岸。他們呼嘯著沖向準噶爾人的大方陣。遠遠的隔著一公里的距離,快速奔馳著。
他們知道對方有大量火器,也不敢靠的太近。
可是準噶爾人沒有進一步的反應。似乎不打算阻止他們渡河。
揚吉爾汗看了一會說道:“他們膽怯了,畢竟我有七萬鐵騎,他只有兩萬步兵。他們采取守勢,也是符合常理的。全體渡河。”
隨著揚吉爾汗的命令下達,六萬多人開始蜂擁渡河。
這里的河水不深,有些地方可以抱著馬脖子,直接跑過去。但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可以趟水過河。只有些特定的地方可以,因為河水清淺,所以騎在馬上能看到河底的深淺。
所以,騎兵們都一股股的在水淺的地方趟水過河。
巴扎爾兀魯斯有些擔心,這樣子渡河是有風險的。
那就是一旦打了敗仗,大家會蜂擁往回跑,顧不上看清楚河道的深淺。亂跑和慌不擇路,很容易溺水。
但是,他們看到大多數將領都輕視準噶爾人,他也沒敢多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