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吉爾汗直到三天后逃回了阿拉木圖城,整個人都是蒙的。
他根本沒搞清楚眼看著大隊人馬,沖破了準噶爾人的駝城。明明已經是勝利在望了。擒拿和多和沁就在眼前了。突然就遭到更加猛烈的火槍襲擊導致潰敗。
之前的戰斗中,哈薩克的勇士們頂著駱駝炮和火繩槍擊潰了他們。
巴圖爾琿臺吉黔驢技窮,不得已派出了自己的親兵,最后的五千甲兵。
然后,揚吉爾汗的一萬五千大軍淹沒了他們。五千甲兵大潰敗。
揚吉爾汗的步兵沖了進去。
按說這個時候,準噶爾人已經沒有抵抗的力量了,怎么突然再度出現了火槍手,他們不是潰敗了嗎。
其實也不怪揚吉爾汗不理解,這個時代,前后幾個陣列交替掩護的戰術,還是歐洲的先進戰術。他們哈薩克人根本不會這個戰術。
他們的火槍手要是崩了,就是真的崩了,會直接脫離戰場,自行逃散。軍官們能在后方收攏多少算多少。
這個時代當兵都是靠強迫的。不敢不去當兵,否則會被處死。
也就是說,他們的官兵和汗國的關系,都是靠人身關系強迫組成的軍隊。而大明靠營兵。營兵則都是募兵,雇傭兵。當兵是拿錢的。也就是朝廷和募兵是財產關系。
這種人身關系組成的軍隊,特別怕潰敗。
因為混亂之下,軍官失去了監控能力,當兵的第一想法就是開小差,當逃兵。
他們不認為大汗和準噶爾人的戰爭,關自己何事。他們只想茍全性命。只要監督稍一松懈,就想機會逃跑。
這個逼班是上的夠夠的了。老子早不想伺候了,早想跑了。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打仗,必須要搞軍陣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他們逃走。只有把人鎖死在軍陣里面,層層監督,才能強迫他們為生存拼命向前格斗求生。
阿拉木圖的城門大開,吊橋放下。希利爾帶著揚吉爾汗和衛隊奔馳著,沖進了城內。
阿拉木圖是西伊犁的中心城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伊犁河谷在地形上,北、東、南三面環山。
北面有西北——東南走向的科古爾琴山、婆羅科努山。
南有東北——西南走向的哈爾克他烏山和那拉提山。
中部還有烏孫山、阿吾拉勒山等。橫亙的山脈構成“三山夾兩谷”的地貌輪廓。
之所以我們的地圖上看不明白這個情況,是因為今日的伊犁河谷我們在清末,已經丟失了大半。只有東部5.4萬平方公里在我們手里。現在的首府是伊寧市。
伊犁河谷在華夏的地圖之上,是以伊犁城為中心的一大片河谷地區,這塊地區是整個新疆最為水草豐茂的地帶,而且面積相當廣大,整個有12萬平方公里左右。
在明末這個時期,足以在農業時代養活上百萬人口。
這也是準噶爾人強大起來的根本原因。他們有一塊西域最好的牧地之一。
除了伊犁河谷,西域最好的地方,就是南邊的費爾干納盆地了。安集延是中亞的真正中心。
西域這個地方,不看地域廣大,那沒有用。因為全是荒漠,再大也養不了多少人。而是看有限的幾塊綠洲在誰的手里。
伊犁河谷到了現代社會之后,有了化肥、農藥和高產種子。那至少能夠養活數千萬人,因為這里的重要性和土地情況豐美,所以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是被叫做塞上江南。
哈薩克汗國雖然地域廣大。小玉茲甚至包含烏拉爾河下游兩岸,領土都包含歐洲的部分地域。但是并沒有什么卵用。
他們的領地加起來,也不如一個伊犁河谷的十二萬平方公里富饒。
這個面積比南棒子國還大呢。全是受大西洋豐沛水汽滋養的,適合農耕的好地方。
近代丟失大半個伊犁河谷,是我們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