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獎勵,眼睛都紅了。恨不得立刻就把麥子全部收入倉庫。
他們都是帶著饑餓的記憶長大的,人生里從來沒有吃飽過。只有進入楊家后,才有了一日三餐,每頓飯都吃飽的好日子。
這是連續第三年大豐收了。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從開始的畝產四百斤,一直連年增長到今年預估的最低畝產八百斤。這些年在嚴重的饑荒下,他們卻人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經過持續的土地兼并,楊府現在有一千萬畝麥稻輪作的良田。全是水庫供水的水澆地。還有七八百萬畝旱地,種植大豆、玉米、高粱、土豆、紅薯、山藥、花生、油菜、烤煙等雜糧、油脂、經濟作物。
因為水稻比小麥高產,一年可以提供一千萬噸出頭的糧食。
這個時代副食少,油脂也少,口糧就吃的多。要吃飽,一個人每年至少要三四百斤口糧。楊府的糧食產量,可以養活五千萬人口。目前楊府可沒有這么多人口,所以糧食是足夠的。
得益于東北和西北、內蒙地區大量的土地開發。得益于畜牧業、海洋捕撈船隊、大規模養雞場的補充。以及玻璃暖房反季節蔬菜的供應。楊府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平遠高于大明最好的時代。
因為每家都有五十畝地,還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菜地。農戶們除了糧食外,還大量飼養家禽家畜,房前屋后的邊邊角角都種植油菜,自己榨油。婦女們還經常接到工廠分出來的手工活計。是家庭收入的重要補充。
二戰時,鬼子的兵工廠和工廠就把很多小零件和小東西交給家庭作坊去做。然后他們做組裝。楊府同樣把軍需品訂單下放到社區去。農戶們除了農忙時,剩下的時間都在做手工業賺錢。
司家兄弟如今已經長大了,司小松和司小柏都從學校畢業了。他倆去年考入書院講武堂。經過一年制的士官培訓,如今都已經畢業了。他倆被分配到鎮里做民兵隊長工作。
這個時代早婚,他倆也都成了家,娶了媳婦。按照規定,分家獨立后,分配到了五十畝水稻和麥子輪作地。貸款自建了木屋。把小日子過起來了。
他們算是新一代人里面,生活條件比較好的階層了。
他們有公職,能領一份薪水,還有相關的福利。另外還有土地,可以自建房,養殖家禽家畜。媳婦也貸款買了新式紡紗機,在家里紡紗。現在紡織業十分紅火,紡織品大量傾銷到大明各地和海外市場。紗線一直供不應求,價格很好。
此時,他們正在田地里飛舞著鐮刀,飛快的收割麥子。長長的麥地一眼看不到頭。
比賽的規則是,每人分配到一壟地,第一個收割到盡頭的,就是第一名。第一名可是獎勵一輛載重七噸的大篷車呢。大家都紅著眼,玩命的往前趕。
司小柏彎著腰,超過了一個有一個對手。他在軍校時就是以耐力文明。他嘴里還叼著煙卷兒,冷哼道,哼,和乃公比,你們還差得遠。老子拉練時能幫三個同袍背背包,一日夜奔襲百里。
眼看著就到了田地的盡頭,右邊一個黑鐵塔般的壯漢趕了上來,你追我趕的向著低頭收割而去。
司小柏一直保持著體力,這時候,瞬間加速,把自己最后的力氣爆發了出來,他一下子就超了過去。然后拉開了三米以上的距離。
最后一把麥子被割下來后,司小柏大叫一聲,扔了鐮刀四仰八叉的倒在田地里,大口喘息。雙臂已經酸痛的幾乎不是自己的了。腰疼的幾乎要斷了。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的。
一輛載重七噸,橡膠輪胎和軸承的大篷車貨車到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