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璦是他的舅舅,也是支持他政變上臺的第一功臣。
“舅舅不是今日休沐嗎,怎么來見寡人。”李倧有些奇怪的問道。
朝鮮國王在文書和日常中僅能使用“予”“寡人”等自稱,大臣稱其為“大王”“殿下”,而非“皇上”“陛下”。這一規定在明清兩代被嚴格執行。
金璦行了禮后,說道:“今日臣收到緊急軍情,東北部的十處女真地區出了亂子。慶元鎮和咸鏡府兩城被女真人攻破。咸吉道大亂了。”
李倧憤怒的一拍桌子,罵道:“這些女真蠻子,真是不知好歹。寡人已經很遷就他們了,居然還敢作亂。真是該殺。”
元末的時候,朝鮮本來的領土只有漢江以南地區,也就是和今日的韓國差不多。漢江以北地區一直是華夏控制的。
從漢朝的漢四郡看,甚至疆域更加往南。到了元末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們趁機向北推進到了鴨綠江。
朱棣考慮到當時主要作戰方向是北元,朝鮮又極度恭順,一直遣使入朝,算是捏著鼻子認了劃江而治。
但是,朝鮮東北部地區一直是有爭議的地區,這些地方是女真人的地盤,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大明的子民。而不屑于朝鮮的統治。
實質上直到清朝初期,朝鮮東北部三角形地區都是屬于華夏的。他們的領土只有長方形的一條。
這些地區被朝鮮稱為十方女真地區。直到明朝末年,這里的女真人仍然很多。只有在沿海和圖們江附近才有朝鮮人控制的有限幾個城市據點。中間的山區仍然是女真的地盤。
明初的時候,努爾哈赤的祖先本來生活在牡丹江流域,后來被索倫人打敗,幾乎滅族。他們逃到朝鮮生活了一段時間,就是在朝鮮東北部的十方女真地區。后來又被其他女真人打敗,又逃到撫順地區。
他們五世祖叫伯顏帖木兒,聽名字更像是蒙古人。蒙古人和滿人矛盾很深,主要源于清朝的減丁政策。
滿人大量修建藏傳寺廟,鼓勵青年男子出家做喇嘛,以此減少蒙古人口。
滿清利用喇嘛教以統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之后,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出處是馮玉祥將軍自傳的《外蒙古行記》)
所以,清朝亡了之后,蒙古人恨他們,說了很多滿人的壞話。
說是他們本是蒙古人,為了富貴欺騙永樂皇帝,做了頂包女真人。還控訴下嫁的公主來之前,都給灌了不生育的藥了。看不起他們,怎么能讓他們沾染高貴的皇族血統呢。故意讓王爺和臺吉們絕嗣。
網上有些滿人另有說法,說是蒙古人口服心不服,怕滿人公主亂了他們血脈,懷孕了就強迫打掉。總之,也不知道誰說的是實話,亂七八糟的。
馮玉祥的話是一家之言,言論是否可信也不可知。他本人人品也不咋地,一生八叛,和呂布也不遑多讓。他在書中自述是去蒙古地區和當地人交談得知的。
這些事情年代久遠,具體真相如何,就沒人知道了。
當時朱棣需要招募雇傭兵,加強東北的統治,他們自稱是女真人,獲封了建州左衛的世襲指揮使。這是他們家起家的來由。這一點倒是沒啥可質疑的。
李槐樹一早上來到黑龍江總督府的公事房辦公。副官李青就立即把一份緊急軍情送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