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領土中,還有五十萬平方公里。包括那個犀牛角部分和南部的長條狀部分。在這部分中,迪沙城位于南部長條狀領土的中間位置,緊鄰印度洋。迪沙城就是當年黑鷹墜落的事發地。
迪沙的市區面積約為2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50萬。迪沙城和周圍一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是非洲之角的首都特區。
這個國家的政府和各派被阿里打敗的軍閥都擁擠在這里。
這些軍閥們躲到這里還不消停,他們大概有不到一萬人的民兵,分成幾十支。這個國家的總統、部長,以及各級官員都在這個城里。
他們在國際上代表這個國家。各國的領使館也都在迪沙城內。
這里是個海港城市,還有機場。和世界各國交通順暢。城市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迪沙的主要工業包括了食物與飲料制造,以及簡單的紡織業,尤其是棉花去子加工。
由于長年的戰火早已破壞迪沙市的國際機場,因此僅有一些私人航空公司會不定期地在市區周遭的小型機場起降。
迪沙仍然是索馬里南部最重要的海港,并有道路連接肯尼亞與埃塞俄比亞等國位于內陸的城市與地區。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雖然處于無政府狀態,但迪沙卻因為獨特的背景因素而擁有東非地區最進步的電信發展,包括可以透過通訊衛星與國外聯系的市區移動電話網絡,互聯網供應商,乃至于網絡咖啡廳的存在。
令人費解的是,阿里已經控制了這個國家四十九萬平方公里以上的領土,但是,他沒有進入迪沙城的意思。
他只是把迪沙城封閉起來。切斷了迪沙城和內陸的聯系。讓迪沙城變成了一座類似新加坡的孤島式獨立城市地區。
那些老軍閥和政客們,在這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開戰一次,政府官員走馬燈似的不停轉換,有時處于無政府狀態。
他們試圖向阿里討要維持朝廷的開支。索馬里蘭的小朝廷也試圖希望阿里養活他們。阿里根本不理會他們。他只是專心的搞自己的領地。
對于西北部七個省的獨立行為,他也視而不見,默許了索馬里蘭的獨立。搞得現在,大家都對非洲之角到底誰說了算都有些迷糊。
政府間的事情,阿里一推三六五,讓他們去找迪沙城內的政府去。
可是迪沙城的政府發出的命令連城都出不去,城外都是鐵絲網和阿里的民兵。任何人試圖出城,都會被趕回去。
阿里把游手好閑的人,失業的人全都招進了軍隊,嚴加管束。
他的軍隊分兩種。這次搞得六個合成旅以及新建的海軍和空軍,屬于國防軍。而收集起來的無業游民,以及部落里的無業青壯則相當于地方守備部隊,也就是類似北宋的廂軍。
這些人裝備很差,只有皮卡車上,架設的05式高射機槍、63式火箭炮、紅箭73多用途導彈、120mm迫擊炮等裝備。單兵只有81式突擊步槍和88式班用機槍、手雷、無后坐力炮等簡單裝備。
這些人都是強制征兵,但屬于雇傭兵性質。他們是有工資的。家屬也居住在軍營的眷村里。阿里提供子女免費教育,免費家庭住房和免費醫療。
這些人將在軍營里進行嚴酷的訓練,鍛煉他們的服從性。隨著工廠和農業的發展,這些人中適合做工人和農民的,會逐步退役到工廠和農場成為有固定職業的勞動者。
阿里通過這種方式,逐步瓦解部落的地方勢力。強化本地治安環境,逐步把部落變成歷史,最終把他們帶進現代社會。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