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白騎在馬上,督促著大軍行軍。
這么大規模的大軍出動已經是幾十年沒有的狀況了,上次大軍出動還是薩爾滸之戰時,派一萬余人去支援楊浩呢。結果全軍覆沒,血本無歸。
這么久不經戰陣,現在這些五衛兵馬連行軍都是問題。
為了防止這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們逃跑。李時白沒有辦法,只能把中軍李壁任命為軍法官,帶著五千騎兵分散成一百個五十人隊看著他們行軍。
同時派出最精銳的五百騎兵做斥候,遠遠的放出去。把警戒圈放的遠遠的。越接近咸鏡道,越容易遭遇十處女真大軍。
五衛兵馬一共四萬五千人,分別由千總、局別將、把總、從事官、哨官管著。一個哨官大概管一百人左右。
李朝的千總權利很大,遠不是大明的千戶可比的。大概相當于明軍營兵里的游擊將軍。千總在朝鮮是正三品,妥妥的大員。
樸正尚被編在殺手隊里,也就是手持刀槍和敵人廝殺的隊伍里。他是長矛手,和前面的盾牌兵配合,組隊廝殺。
而全奉名則編在射手隊里。因為他會射箭。一半能當弓手的都算是精兵,畢竟弓箭這東西需要常年累月的訓練才行。
而且,弓手家庭條件相對要好些。養護弓箭是需要花錢的。而箭矢可不便宜,這年頭沒有木工車床,箭桿兒是用刀子削出來的。特別費工,而且很難正圓。箭矢可不便宜,一百支箭怎么也得三兩銀子。
射手隊里分成弓箭手和火銃手兩部分。訓練督監軍里都是混編的。一隊弓手,一隊鳥槍手。前面是殺手隊,分成一隊刀盾手,一隊長矛手。
炮手隊跟在中軍里,他們數量不多,也最重要。
他們這半個多月來,跟著隊伍昏頭昏腦的趕路。
好在,王上終于慷慨了一回,這一次因為路程太遠,而且仗也不知道會打多久,軍糧朝廷包了。這讓眾人喜出望外。
要不然,如果自帶糧食,恐怕破家人人有份。他們自己根本無力負擔這么多的食物和物資。
從進入咸鏡道開始,騷擾的女真韃子越來越多了。夜里也開始不安生起來,經常有沖過來放火箭燒大營的。
大軍的氣氛也空前緊張起來。他們這些人除了四十歲以上的全都沒有打過仗。
好在訓練督監軍訓練還算有保證,畢竟就在國王眼皮子底下,十日就有一操。每隔三天總要起早去點個卯的。不然糧餉就發不下來。
所以,這段時間,他們也算是戰場上鍛煉了一段時間。整體的協調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其實,戰場是最好的軍校,拉上去打幾仗,什么都學會了。戰場上學習和進步是最快的。
他們這一個營頭,走在最前面,畢竟訓練督監軍戰斗力比較強,有什么情況都能處理。如果讓這些五衛兵馬走前頭,出什么情況都可能。
哨官騎著馬帶著十幾個斥候,翻越了一個山頭,就看到了遠處二十多里外的甲山城。城池不算大,但是在朝鮮的城池里算是相當堅固了。
城市被就建筑在一塊小高地上,石頭壘成的城墻足足喲八米多高,厚度十米左右。難得這座城上居然有雉堞堆和垛口。朝鮮的城墻普遍低矮不堪,連女墻都沒有。就那么光禿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