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口銃雖然準頭兒不怎么樣。但是這東西打密集排列的軍陣還是沒有問題的。
呼嘯著的石彈落入女真人的人群之中。噗呲噗呲一片砸中肉體的聲音。三四斤重的,兩三斤重的石球,從幾十米的高空落下,足夠把人砸的骨斷筋折。
這個沖擊力之下,盔甲是沒有用的。更何況他們絕大部分都沒有甲胄。
一時間女真人出現了混亂。他們其實很怕火器。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東西。
建奴不怕是因為他們有三重甲重步兵。而且明朝的火器質量極差,而且火藥也被偷工減料。
第一次發射后。在后坐力下,碗口銃尾部深入泥土地里一點。
“繼續開火,不要停。”李時白冷冷的說道。
他現在已經把這些衛所兵架住了,他們撤不下來。女真人又在刺殺和砍殺他們。他們為了活命也得反擊。
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搏斗不是答應了官家的事情,而是你不殺他,他就殺你。這是為了自己能活著走下這個戰場。
這個時候,只能拼命。
“虎蹲炮換石球彈,開火。”李時白繼續下令。
虎蹲炮一般都是固定成三十多度角度的,用于在敵人沖到大軍陣前七十米內的時候,發射霰彈。但是也可以用石塊等物體適當墊高,提高角度用于拋射。
虎蹲炮發射實心球形彈。這樣,就和碗口銃差不多一樣的作用。
李時白看到碗口銃的拋射石彈效果不錯,決定把五十門虎蹲炮也加入進來。
轟轟轟!五十門虎蹲炮紛紛開火,又是五十枚石球彈砸進人群,又是一片慘叫和混亂。
這些炮手們在發射完后,趕進用掛在腰間的水葫蘆,往清理炮膛的墩布上澆水,然后把半干半濕的墩布捅進炮膛,一捅到底,徹底熄滅殘存的火星。
不然下一發裝藥時就會被點燃發射藥。這是必須要做,不可省略的步驟。
就是現代炮兵,拖曳式火炮,如果不使用金屬藥筒,而是發射藥包,打完一發后,也必須用半濕半干的墩布捅一下藥室。
目的一樣,用來熄滅上次發射時,殘留的火星。
現代的無煙火藥,不管多純凈,也不能保證沒有殘留的火星。不想下一發炸膛,就得這么做。
三手軍這些炮手,因為他們都是南軍培訓的。也就是當初戚家軍培訓的。所以他們的彈藥形制也都是南軍的模式。
畢竟是三十多年前,戚家軍訓練出來的,操作規程都是大明當年最先進的。
他們腰間掛著幾十個竹管,每個竹管里裝的都是一次發射用的火藥量。
這其實也相當于定裝彈藥了。
他們迅速的從腰帶上拔出一個竹筒,拔開塞子。把火藥倒進去,然后放進包裹著破布的石球,用墩布桿子捅到底。
破布是用來封閉炮膛游隙防止漏氣,保證火藥的推力都作用在石彈上。
因為不用現場稱量火藥,每一份都是事先弄好的,發射速度就上來了。
迫擊炮這種形式的發射方式,天然就比身管火炮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