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長來這里也是有事情,看兩人確實也不需要自己照顧,就點頭說“那好吧,你們自己逛一逛。”
陳星環視一周看這個大廳的布局。
除了一進來就看到的那么多畫家之外,這里的墻壁上都掛著畫,大多是油畫,不分派別這里都有,只是在畫的下面用鐵制的標簽注明了畫的作者。
嗯水平不錯。
約翰見陳星對畫也很感興趣,就對陳星說道“你對美術也有研究嗎”
“還好,她和攝影都是藝術的一種嘛。”
實際上在現代的繪畫流派當中,有一種叫做照相寫實主義,那就是把繪畫表現得就和相機拍攝下來的效果一樣。如果把這類流派的頂級作品放在攝影館里,或者地理雜志上,都不會有誰認為這是一副畫。
陳星很佩服。
但不理解。
作為一個對美術有一定了解的攝影師,陳星覺得攝影的藝術在于記錄現實,留住記憶。繪畫的藝術在于表現人眼看不到的東西,或者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東西。
畫一張和現實一模一樣的作品,那為什么不直接拍照呢
瞧瞧陳星這理解,如果他真的學習油畫,那多半會朝著印象派的風格走。
約翰對美術了解得不多,他對這里熟悉還是因為他是這里的會員,并且和巴黎藝術行會的會長有一定的私交。
約翰帶著陳星往里面走,邊走邊說“沒錯,都是藝術,但攝影的藝術肯定比繪畫更有用,你想想看,萬一世界上的文明斷代,到時候未來的人類想要考古,你說什么更有用”
陳星想了想,說道“那應該是攝影有用一點。”
這約翰老頭腦洞也太大了吧,這就是退休的大學校長嗎
都是藝術了還要問什么更有用
約翰很滿意的用右手拍了陳星的肩膀,說道“到了,就是這里,我們收藏了世界上268位頂級攝影師最滿意的一張作品,都是原片打印,有著本人簽名的那種。”
他們進來的這個房間到處都貼著洗出來的相片,用照片整體的色調把他們分了類,所以看起來很有一致性,不會覺得混亂。
如果離得遠,估計還以為這里是某套藝術作品。
只有靠近了,才知道這些作品全是一張張不同時間,不同風格的照片。
風格是一種在外行人看起來很抽象的東西,但他確實存在于任何一位藝術家手里。這里的同色調照片太多了,如果是一個普通游客進來,估計區分不了什么差別,只知道這些攝影師拍得很好看。
但攝影作品看得多了,審美被練出來了以后。
就能知道這里的照片每一張都有極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就是攝影師自己的風格。
“簽名呢”
陳星找半天沒找到簽名,他還想看看這些照片都是誰拍攝出來的呢。
“簽名都在照片的后面呢,你可以看數字標簽,然后在這里找名字。”
約翰從一邊的桌子上拿了一張傳單樣子的東西遞給陳星,上面有編號,名字,作品名字。
陳星在墻上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張照片,記下編號在這張紙上找。
“81澳大利亞攝影師craford人潮洶涌”
這個照片的名字居然叫人潮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