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阿貝爾介紹的,這里有全世界最多的印象派作品。
陳星喜歡印象派的作品。
印象派作品的特點是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光和影的感覺和印象,這和陳星對于攝影中光影的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攝影關注的是現實,繪畫中印象派關注的是畫家的內心反應。
都是光影的藝術,一個向外,一個向內。
陳星個人覺得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進博物館陳星最先去看的就是畫,阿貝爾在一邊給陳星介紹畫作,她昨晚也是惡補了一番知識的,這里的大部分畫她都能說出一點其中的故事來。
“這一副是莫奈的魯昂大教堂,莫奈是印象派繪畫的創始人,印象派里印象這個名字,就是由莫奈的日出,印象演化而來的。當時守舊的人們無法接受新派的繪畫風格,有一個記者發文抨擊,發表了一篇名為一次印象主義的展覽文章,對畫家們很是嘲諷,然后,印象主義便在嘲諷中誕生了。”
陳星近距離的看著這一副魯昂大教堂。
離近了看,這畫的什么玩意兒,簡直狗屁不通,這也是畫。
離遠了看。
哇,畫得真好
陳星能聯想到當初的人們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心里有多么荒唐,但不得不說,這幅畫實際上就像千度近視眼,戴上被霧氣彌漫的平光眼鏡后看到的世界。
印象派就是這樣,不拘泥于現實,主要表現內心。
除了畫,這里的雕塑也很出名,19世紀正是雕塑最鼎盛的時期,奧賽博物館收藏的兩千多件雕塑作品也在向世人展示著這一時期驚人的成果。
陳星對雕塑藝術不是很感興趣,只是匆匆瀏覽了一遍。
雕塑這種東西相對于繪畫或者攝影來說,所表現的藝術形式是差了一點的當然,這只是陳星的一家之言,他也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去。
等他們參觀完這個博物館出來,已經是三個小時以后了。
阿貝爾興致勃勃的和陳星討論剛才看到的畫作,這時候的她完全不像個導游,僅僅只是個和陳星一起參觀博物館的朋友罷了,只是這個朋友的見識多了一點,能給陳星介紹一些畫作的背景。
但陳星還是忍不住的在想博物館里面的那些攝影作品。
原來照片也是能被收藏進博物館的啊。
今明兩天的計劃都是參觀博物館,別的不說,三大博物館總要去看一遍吧。
盧浮宮太大了,一天的時間匆匆瀏覽一遍都未必夠用,所以阿貝爾帶陳星先去了蓬皮杜藝術中心。
這一次的參觀就沒有之前在奧賽博物館那么令人愉悅了。
主要是這里面所謂的藝術品,陳星都看不太懂。
一張白紙,點了幾個顏料,這就能被放在博物館里面供人參觀了
一張巨大的白紙,被人用剪刀剪出了嘴巴和眼睛的洞,額頭上再剪一個洞,這也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是一件藝術品
太陰間了。
這也是藝術品,那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也是一個成功的開幕式。
陳星完全無法理解所謂的現代藝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