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看菜單,上面有羊肉泡饃,以及優質羊肉泡饃。
按照車上那個人說的,優質都是騙游客錢的,如果要吃就選普通,所以陳星也就點了一個普通,28塊錢,然后要了兩個饃。
饃有切好的和沒切好的,而陳星來這邊旅游不就是為了體驗當地的新鮮事么
當然要自己手動來掰。
于是飯店上了一碗饃給陳星。
就是一個碗,里面裝著陳星點的兩個饃,也不是很大,大概也就比咖啡杯的杯口大兩圈,厚度有差不多兩公分的樣子。
怎么搞直接掰嗎
好在老板看出了陳星什么都不懂,就說道“你先把饃饃掰碎,放到那個碗里面就好了。”
“謝謝。”
道謝后陳星就開始慢慢撕餅子了,撕的時候陳星問道“老板,這不就是烤餅子嗎為什么這邊喜歡把這個叫做饃呢”
帶陳星進來的小哥已經去火車站招攬新的客人了,店里就剩一個像廚師又像老板的中年男。
他聽陳星這樣問,笑著說“這你就不知道了,你可別小看我們這個其貌不揚的饃饃,之所以它叫饃,而不是餅,就有說道。單憑這一點,就可證實它的歷史之久遠呢”
廚師故作神秘的說辭,讓周圍很多人都產生了好奇心。
就算是一些本地人,都不知道為什么把餅子叫做饃,何況這里大多都是外地來的旅客呢
老板一邊在外面炒菜,一邊對店里的顧客說道
“這饃饃啊,據稱最早是從甘肅那邊傳過來的,古代的人認為甘肅是太陽落山的地方,古文里面,莫這個字,就是太陽下山的意思。而饃啊,就是食加莫這個字組合出來的,也叫做太陽下山之地的食物,外面怎么傳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在我們陜西,饃就是泛指各種蒸烤出來的面食。”
店里許多人都在點頭,又學到了沒用的知識。
饃就是食物加莫,這個組合確實符合古代創造文字的規律。
而陜西這個地方,也確實有著數不清的歷史典故。就像西安這座城市一樣,傳說這座城市就連農民種地翻個土,都有可能挖到古墓。
老板過來看了一眼陳星碗里饃,說道“小伙子,你這個饃不行啊,得再碎一點,指甲蓋那么大就差不多了。”
“”
陳星確實圖省事兒弄得比較大。
但是要弄成指甲蓋那么大也太麻煩了吧,吃個羊肉泡饃光是掰餅子都要弄十幾二十分鐘嗎
十分鐘后,老板拿過陳星的碗舀了一碗羊肉湯。
羊肉湯聞著還是可以的,羊肉的味道十分濃郁,間接的證明了這里用的的確是地地道道的羊肉,而不是什么亂七八糟的合成肉。
但羊肉的味道,說到底,不就是羊膻味嗎
陳星吃了一口便有些皺眉。
不是不好吃,羊肉的口感很有嚼勁,咸香味完全融入了羊肉當中,進而又侵入了下面的泡饃里面,由于掰得比較碎,浸泡的時間又少,吃起來有嚼勁又入味。
恩,至少泡饃的樂趣陳星體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