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在這所學校里面沒有設獨立的專業,但卻是大多數專業都要學習的一個課程。
頂級的藝術學校,畢業了不會畫油畫可不行。
所以就算是陳星就讀的攝影學院,課程當中也有素描,油畫等課程。
到了三樓,陳星果然看到了很多相機拍攝的作品。
羅曼琴科指著一排說道“從這里到前面的252號都是我們班級同學的作品,每一個作品放到普通的攝影展上都能入圍,甚至拿獎”
她十分得意。
不過一想到陳星拿過頂級攝影節的a類大獎,這種得意稍微收斂了些。
“你的作品如果給了我,應該就是放在這個位置。”她指著一排照片中間,偏向上面的空間,這是一個極佳的觀賞視角以及位置,但需要觀看的人微微仰望。
“畢竟優秀的作品是有特權的。”她說。
陳星摸著自己的下巴一張一張的看過去。
攝影學院三年級的學生果然有點水平,全都已經脫離了普通的拍得美的攝影觀念,開始追求起了藝術系,觀賞性,甚至有好多都不是單純的攝影,而是攝影和s相互結合過后的產品。
攝影本來就是和修圖連接在一起的,這里陳星單獨拿出來說,也就證明了s的占比完完全全的超出了正常攝影的范圍,達到了一種以s為主的攝影風格。
比如有一張照片,攝影師以電線桿為主體,用密集電線來把一天分成了十份。
照片當中有深夜的繁星點點,有初生的朝陽,有淅淅瀝瀝下起來的小雨,也有雨后耀眼的彩虹,刺目的陽光。
陳星看完了所有三年級的作品,又看了一點攝影學院其他年級的作品,點頭道“我知道了,我回去就把我的作品整理一下發給你,是發給你嗎”
“是的,你在臉書a上加我就好了。”
回到住處,陳星開始在自己的作品里面挑選幾張發給羅曼琴科。
羅曼琴科話里話外都想讓陳星把獲獎的照片拿出來,這不僅僅是提升了攝影學院在學校里的面子,也能提升攝影學院學生們的審美,往另外一個方向說,萬一有人學會了陳星的拍攝風格呢
攝影這條路上走出新的風格本來就比較難,所以所有能闖出去的攝影師都是其他攝影師,以及愛好者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但陳星沒有選擇雪山上拍的那幾張作品。
反而拿了一些過年時候,在新場古鎮拍攝的那些照片。
取出原片,調色修圖過后,陳星把這些作品都發給了羅曼琴科。
你好,這是我的作品,我取名叫華夏年
可以
羅曼琴科沒想到自己都暗示得這么清楚了,陳星還拿出一些新的作品出來,而且還是這種完完全全是華夏風格的作品。
按道理說學生們拿出任何作品上墻都是個人的問題,但她特意空出了他們班級上最好的位置,就是想看看陳星最出名的雪山系列,而這個
華夏年系列
她在筆記本上點開陳星的作品。
第一張是街道上,無數人站在街道的兩邊拿著手機拍攝,中間是一支或穿著紅色上衣,或是光著膀子的舞龍隊伍,煙花四溢,燈火闌珊,這一張照片就能讓她感受到華夏新年的氣氛。
整體構圖恢弘大氣,喜氣洋洋。
她心里想起這兩天流傳出來的小道消息。
聽說陳星就是因為太過重視自己攝影當中的華夏風格而被國立美術學院拒絕了,但他們高等裝飾學院并不在乎這些,尤其有些教授還很喜歡陳星的風格,這才破格收到了三年級。
三年級也只是過渡,幾個月后就要和他們升級成四年級了。
第二張是一個人物像,一個穿著紅襖子,扎著兩個小丸子頭的女孩站在一個紅色,帶字的華夏結下面,用手拉開華夏結下面的流蘇,笑臉盈盈的看著鏡頭。
好可愛的孩子。
第三張也是一個小女孩,她的手里拿著一個紅色的氣球,攝影師的構圖是用紅色的氣球當前景,用四分之一的氣球擋住了周圍的環境,讓觀眾的目光注意在這個小女孩的臉上。
她正看著自己的紅色氣球,靈動又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