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昂不靠海,但英吉利海峽的寒風依舊吹到了這里,小雨淅淅瀝瀝的,雖然說很難打濕人的衣服,但讓這個城市的主旋律顯得有些陰郁。
第一次出國就來到法國真是來對了。
因為陳星來到魯昂,發現這里的建筑風格又換了一種,他既不是南法的意大利硬朗風格,又不像吉維尼小鎮的法國古典風格,而是一種新的建筑風格。
諾曼式建筑。
這種風格應該也脫胎于羅馬,這也是歐洲大多數建筑的根源,風格的特點是通常的羅馬式圓拱特別是在窗戶和門口,這樣的風格修建的教堂視覺上特別令人震撼。
普通的房子也很不錯,房屋外墻上普遍裝飾著木框木條,顏色、長度、寬度各不相同,勐一看雜亂無章,但看久了也覺得蠻漂亮的,很有特色。
陳星甚至沒去訂好的酒店放背包,直接就朝著城里最顯眼的建筑趕去。
由于法國到處都是低矮的房子,所以這種有高塔的教堂就特別容易找到,不需要導航都不會迷路。
站在魯昂大教堂前面的教堂,陳星找了好多角度都無法拍下教堂的全景。
氣得瞪圓了眼
“早知道就把廣角鏡頭也帶來了”
收起相機,陳星上前靠近教堂正門,墻上精美的凋刻散發著迷人的韻味。
推開厚重的大門。
然后瞬間被震撼。
陳星不是第一次參觀教堂了,他去過巴黎圣母院和圣心堂,在尼斯也到過那邊的教堂,可以說對法國的教堂建筑有很大的了解了,但在這樣一個偏遠的城市見到比巴黎,比尼斯的教堂還要大的建筑,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教堂里面沒有開燈,四周的墻壁又很高,長長的甬道大堂有點黑,光只存在于前方上帝凋像的后面,他照在上帝凋像上,讓每一個進來的人都感覺到一種神圣的氣息。
聽著前面傳來的圣歌,看著眼前的景象,陳星還有些心潮澎湃的感覺。
現代人面對這樣的場景都是如此,古時候那些沒念過書,沒有知識的民眾,估計會在進來的一瞬間被俘虜吧然后成為最忠實的信徒。
宗教越是能帶給人震撼,民眾越是會相信。
陳星看到別人也在拍照片,沒有人驅趕的樣子,他也拍了一張,然后走到側面,給后面的人讓出觀賞效果最好的位置。
教堂的兩邊都是木制的長椅,從進門的地方到最前面的一排,陳星感覺至少有四十排,或者五六十排也是有可能的,太長了,很難直接估計下來。
陳星沒有坐下來,而是沿著中間寬兩米的通道往前走。
后面沒有窗戶也沒有開燈,很黑,但走到前面就亮了,最前面不但開了窗戶,表演唱歌的地方還點了燭臺,燭臺有很多,每個燭臺上有五支蠟燭,很亮。
靠近前排的座椅坐著很多人,圣歌就是他們在唱,感覺都是一些普通人。
不過演奏樂器的人是站著的,是一個拉小提琴的中年男人,深處還有一個彈鋼琴的。
陳星在這里欣賞了片刻,才離開這里,去看其他的東西。
這座教堂的上帝受難像是陳星看到的,刻畫得最好的一個教堂,擺放了六根巨大的蠟燭,兩邊都有跪著的天使,在另一邊還有一座祭壇似的石桌,卻不知是干什么的。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窗也非常漂亮,應該描述的都是圣經故事中的任務和場景。
陳星拍了點玻璃的照片,準備以后欣賞。
他對宗教畫很精通。
陳星在這里待了半個小時,然后才帶著無數的照片滿意的離開,不過在游覽魯昂的過程中,陳星不小心走進了一條酷似華夏古鎮的小巷。
大塊的青石板鋪就了悠長悠長的小巷。
在今天的小雨中。
會不會有一個丁香般的女人在這里路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