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小路上到處都是露珠,溫度也適宜,空氣中都帶著泥土的味道。
林蔭里面的空氣是很好聞的,很多人喜歡把這種地方叫做氧吧,說是能洗肺。這個洗字用得太夸張了,但行走在這里真的能讓人覺得很舒服。
竹子旁邊還有小竹子冒頭。
這種竹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但好像四季都有生長。
陳星不認識竹子,但認識蘑孤,沿著路走就摘到了很多能吃的蘑孤,有些蘑孤的顏色看著很深,但實際上一點毒素都沒有,做湯或者燉雞都會很香。
江南這邊好像不怎么喜歡吃野山菌,如果換一滇南的村子到這邊來,估計這種路邊的野山菌都沒有陳星的份,全都被他們摘走了。
走路枯燥,但一邊走一邊摘蘑孤,不知不覺陳星就看到了一個村子。
這個村子面積很小,估計只有之前那個古鎮的一半。
但放到其他地方或許也能算一個大村。
房子的風格還是徽派建筑的風格,但你只能在他們的建筑上認出這風格,仔細看,卻是一點古味都沒有。什么封火墻,馬頭墻等等表現徽派建筑的東西一概沒有。
只有白墻黛瓦,在質樸中透著清秀。
住在這里的人們看起來比外面古鎮的人辛苦一點,小孩子穿得臟兮兮的,有陳星在其他城市農村看到的樣子了。
有些坐在房子前面乘涼的老人好奇的看著陳星從街道上走過。
她們也不是沒有見過游客,偶爾還是能見到一兩個,而且還都和陳星一樣拿著看著就很貴的相機,一來就對他們問東問西的,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做什么工作。
陳星先是穿過這個村子,朝著周圍看了看。
廟在哪兒呢
不得已,陳星又回頭找了兩個對坐著下棋的老頭,問道“老伯,這邊是不是有個廟”
老伯用很難辨認的方言對陳星指了方向,陳星好好確認了幾次才算聽明白。
繼續往前走,看到右邊有個上山的石梯子再往上走就行了。
這個村子里面的人多大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七八月份是農閑的時候,莊稼地里面沒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所以稍微年輕一點的也都出去賺錢去了。
也不用走太遠,帶著東西到周圍交通好一點的古鎮擺攤就可以。
陳星找到石梯子往上走,過了幾分鐘就看到了一個很特別的寺廟。
這個寺廟陳星甚至沒有看到名字,他就在石頭縫里面,或者說主體都在一個山洞里面。沿路的地方用很粗的柱子頂住上面的石頭作為支撐,防止坍塌。
這個山洞有十幾米長,用木板分出了各個大殿。
線香的味道很濃。
和尚大概有五個,此刻都在最大的一塊區域里面念經,合在一起的聲音還挺好聽。
本著尊重宗教的原因,陳星沒有拍他們的念經的畫面,而是在外面停住腳步,看著這塊山洞里面的凋塑,殿堂布置等等。
這山洞高也挺高,除了兩邊看著像住人的小隔間以外,最矮的地方都有兩米多,一般人站直了走進去也不會撞到墻,頂多會覺得壓抑,稍微低著頭。
中原的寺廟沒有進去要脫鞋的規矩,陳星便走進去仔細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