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專門說給陳星的,他們班級上的其他人早就學習過這一節課程了。
其中就有講到島國的京都國際藝術節。
這不是一個專門屬于攝影師的節日,這里還有繪畫,凋塑,戲劇,舞蹈,參加這個藝術節的人有百分之六十是亞洲人,其中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來自中日韓。
其實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藝術節了,亞洲除了這個藝術節以外也就棒子大邱攝影雙年展比較有名。
但當時老師眼神中的嫌棄陳星現在還記得。
老師是這么說的
“島國京都藝術節我去過一次,但那一次對我的傷害卻是任何人都無法彌補的。他們會把很嚇人的玩偶做得很大充氣后升上天空,那些玩偶的眼睛還會動,天啦,還有他們國家的戲劇他們臉上的白粉是對華夏戲劇的拙劣模彷,星,你早晚會參加這個藝術節的,到時候你就能知道那是一個什么場面了。”
當時還有很多同學很好奇,準備明年大家一起去島國看看。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過些天開學的時候問一問,如果他們還有這樣的想法,那陳星可以請他們順路到華夏去玩幾天。
于是,沒等山崎金太郎繼續邀請,陳星就點頭說道“可以。”
金太郎顯然做了很多準備,但沒料到陳星答應得這么干脆。
“您答應了”
“對,聽說東京和京都的街道都很適合拍攝,我也挺想去逛逛。”
“您會覺得不虛此行的。”
山崎金太郎很誠懇的說。
無法不誠懇,他看陳星答應得這么干脆,心里忽然還有了點不好意思。因為他們國家的攝影節本來就會傾向他們本土攝影師,連續幾屆的第一名都是島國人。
是的,這還是一個競賽型的藝術節。
藝術不分上下,只看審美。
這種說法在京都藝術節當中是莫須有的,他們本著不公開,不透明,但國際化的競賽精神,吸引了很多沒有一流國際化攝影節的華夏攝影師,以及兩年才有一次國際攝影節的棒子國攝影師的加入。
當然,宇宙第一大國印度也不能少。
誰叫亞洲沒有什么好的攝影節呢。
誰不知道阿爾勒攝影節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般攝影師進不來啊。就像這次的阿爾勒攝影節,亞洲人進入主競賽單元的攝影師只有不到十個。
另外就是一些阿爾勒攝影節與其他國家合作舉辦的聯名攝影節,在本國家獲獎的一二名有把作品拿到這邊展出的機會,但這些攝影師僅僅是表現阿爾勒攝影節氛圍的氛圍組。
另外亞洲那么多攝影師怎么辦
不就得到處混名氣,混獎項,然后才能把自己的作品賣出價錢嗎
陳星已經和這些攝影師不一樣了。
他是歐洲最好藝術院校出身,屬于有后臺的那部分人,并且還在法國這個藝術氛圍很濃厚的地方有了名氣。未來只需要慢慢參加歐美的攝影節就能成為一代攝影大師。
這一點山崎金太郎很佩服,畢竟陳星才二十歲,就算在四十歲成為了大師,他也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享受生活。
而自己錯失了一個很重要的機會。
新人獎啊,自己都這么不要臉的以這么大的年齡參加了,還帶著亞洲那么大的熱度,居然輸在了陳星這個年輕人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