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今天有點興奮,拉著陳星又回味了一番之前他們聊的話題。
說來說去就一句話。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陳星今年到了下半年才拍出了第一張代表作,現在沒隔多久,居然一下子來了兩張。
其中被陳星取名殘陽的作品和之前一系列的照片算是一脈相承,這也代表了不愁賣。而披星戴月不是藝術照風格,歐洲富豪們可能不太買賬。
但這種作品才是真正能流傳廣泛的。
就算陳星以后再也不出作品了,準備買塊地養老。那幾百年以后,大家幾乎都要忘記陳星這個人,但這張照片可能都還會在一些地方流傳,甚至出現在教科書上。
作品中蘊含的精神才是這張作品最寶貴的地方。
陳星也認同他的話,等他啰嗦完了,才說道“樓蘭那張你看著賣吧,披星戴月就按你說的先展示,說不準我以后有其他用處。”
人文作品有很多都是公益性質的,說不準以后陳星也會把這張照片捐掉。
拍一張被人喜歡的藝術照當然很爽,但拍出這種人文作品才是每一個攝影師放在心里最深處的夢想。就像很多寫網文的總希望自己的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似的。
放下手機,陳星已經來到了羌縣的汽車站。
他要在這里買票去巴州的火車站。
周圍有幾個好奇看著他的人,陳星對他們友善笑了一下以后才到窗臺買了一張車票。
羌縣這個地方幾乎見不到外國人,自然也就聽不到外國話了,陳星在車站打了這么久電話,那些等車的小孩子自然會好奇的過來看著他即使他們什么都聽不懂。
西疆這地方什么都好,風景好,消費適中,美食也多。
但就是路太遠。
從一個縣到另外一個縣都要開幾個小時的車,跨一個市就更遠了,說不準中途還得找個地方住一晚。
21世紀了都這么麻煩,可以想象以前沒有車的時候這里的交通是有多不方便。班超定西域的時候,估計打仗都費不了多少功夫,最大的難題肯定出在趕路上。
古代西域的這片地方有很多景點,樓蘭遺跡已經關閉了游客渠道就先不說了,羌縣幾乎看不到外地游客,陳星在那邊待了幾天,所見的基本為本地人。
敦煌就不一樣了。
陳星一下車就感覺到了敦煌和巴州的區別,操著外地口音的人一直在陳星身邊走來走去的,背著包帶著帽子,這些百分之八十都是游客。
和旅游相關的城市,車站這些地方設施絕對很不錯。
但一個縣級市的車站比巴州市區漂亮這么多,陳星真沒想到。
縣級市有一個市的名字,但其實還是一個縣,他下面管著的也是一些小鎮,鄉村這一類。差別只在省里的扶持方面,或者一些不太好說的原因。
比如誰能知道敦煌處在什么市里面嗎
酒泉。
全國大家都知道有敦煌,但提到酒泉,人們就只知道這是一個發射衛星的地方。
陳星也和其他游客一樣戴著帽子。
天氣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邊環境比較干燥,風沙也多,帶帽子和口罩可以有效的防風沙,不然以外地人的體質,在這邊逛一圈回去頭發都給吹打結了。
陳星這段時間運氣很好,去的地方天氣都不錯。
但在來到敦煌以后這種運氣就稍微差了點,遇到了一個算是風沙的天氣,時間又晚了一點,他就不想現在去莫高窟了,先去敦煌博物館看了一趟。
以前他不是很喜歡逛博物館,覺得沒什么意思。
但在巴黎沒事干的時候因為很多博物館對學生免費的原因,放學就可以去看看里面的展品提升一下自己的審美水平,漸漸也能找到一點看古物的樂趣。
說到底陳星喜歡古代建筑,這也是古人審美的一種體現。
敦煌博物館外觀的顏色和西域整體的顏色如一,看著土里土氣,但仔細瞧卻是一種歷史的積淀。
每一個城市的博物館都是請了國內外最好的設計師來設計的,設計師會專門為一個地方的特色來設計博物館的外觀。沒有誰說隨便找了一個工程隊就把博物館建起來了。
這不可能。
這種建筑就算修起來了也會因為沒有特色而被人吐槽的吧。
敦煌博物館里面的展品大部分都和莫高窟有關系,甚至還有一比一的莫高窟石洞原型,陳星進去看了一下,對明天的莫高窟之行更加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