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網絡上看過了,對吶喊的風格喜歡不起來。
不是畫得好不好的問題,陳星作為一個看電影都只看喜劇片的人,最討厭的就是從各種角度接受別人傳來的負面情緒了。而吶喊中的壓抑,茫然與無措就是他不喜歡的負面情緒。
好不好另說,喜不喜歡那就是個人的事情。
“我也就是和熟人說一說。”卡爾說道。
也無可奈何,好像只要是個挪威人就該喜歡這幅畫似的。
沒有了吶喊,蒙克博物館里的人都少了很多。
明亮的展館當中游客三三兩兩的一起駐足欣賞畫作,大家竊竊私語,低聲的交流不會影響到其他游客的興致,反而更加強化了博物館當中的安靜。
走廊整潔而干凈,行走在其中只聽得見腳步踏踏的聲音。
蒙克博物館里面的所有畫作,即使畫家不是蒙克的那些作品,都是那種有著強烈模湖感的元素的,這種風格讓看到這些畫的人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完全看不懂。
陳星關注其中的色彩,即使不看筆觸也能體驗到畫當中的感情。
走到一個區域,墻上的作品忽然從畫變成了黑白攝影作品。
這些照片主題分散。
有大量的自拍,在家里,在草地,在沙灘,然后還有景物,人物照。
這些照片在技術上
怎么說呢,一般般吧,甚至稱不上什么技術。
不過從這大量的照片當中,陳星腦海很神奇的浮現出來了蒙克在當時所生活的環境,這樣再回憶之前那些畫的時候,忽然好像也看得明白那些模湖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了。
這難道還是馬賽克破解器
陳星在其中一張照片的介紹中看到
蒙克的照片從技術上講是非常不完美的,但作為照片,它們反叛傳統,意義重大,它們使觀看者能以心理學的角度去觀賞。迄今為止,沒有別的照片能有這樣的效果。
可能說得對吧。
陳星直起身,朝著遠處看過去,那邊已經沒有什么東西了,人們被一個可以活動的桿子攔住,表示下半個區域暫時不可開放。
“不錯的作品。”陳星對卡爾說道。
“你喜歡就好。”卡爾微笑說道,他的手放在大衣的衣兜里,目光看向那些照片,“其實我也很喜歡攝影,但并不精通。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些不會畫畫的人一個留住時間的方式。”
陳星聽到以后搖頭說道“攝影不是繪畫的替代品,如果只說留住時間,那攝影帶來的效果比繪畫好多了。”
他學畫也是為了能畫出和現實不一樣的景色。
就說樓蘭古國吧,人們在現實中只能看到一大堆的斷壁殘垣,這些東西表示了這個地方在很多年以前是一個繁華的城市,無論曾經多美好,如今在相機當中重現的都只是黃沙漫壁。
但在有些人的眼中,樓蘭是鮮活的。
他是嶄新的,是有色彩的,是車水馬龍的,是人來人往的。
這種畫面如何展現
那就只能靠畫了唄。
別說什么網絡制圖什么ai畫圖,那些東西畫出來只能當成書籍里面的插畫或者封面,他們不可能標上高高的價格被捧上藝術的神壇,因為他們缺乏一種靈魂。
思想有些遠了,陳星回過神來,就聽到卡爾說。
“可能是我太貪心了,既想記錄當下,又想還原曾經的畫面。”